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面對外資糧油巨頭的“步步為營”

http://www.CRNTT.com   2010-06-11 08:37:30  


 
  制度上的優勢使得外資介入國內農業市場有了必然性。首先,跨國企業投資遍布全球,由此能夠對衝單一區域的自然災害風險;其次,全球採購、全球銷售模式,規避了國內農產品的價格管制問題,能保證一定的投資收益;再次,海外金融市場有成熟的農業產業保險機制,跨國公司能夠借金融產品創新實現風險與收益共擔。

  文章認為,真正需要把控的,是外資介入的度。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曾提出過“幼稚產業保護理論”,該理論認為,後發經濟體的比較優勢需要政策去保護和扶持,而不能輕易地全面開放,否則民族產業就會被外資打垮而失去發展機會。從韓國等經濟體對農業保護經驗看,對外資進入農產品行業需要有範圍、比例兩個限制,初期應以終端產品、非敏感產品為主,至於糧食油品則需審慎開放;為避免全行業被外資控制的局面,需要將單個外資企業進入的比例限定在10%到15%之間。

  此外,扭轉外資操控糧油價格的關鍵,還在於全面提升本國生產實力和抗風險能力,相關制度建設因此就顯得更加重要。所以,財政資金應大力支持農業系統的技術研發工作,對現代化耕種設備的購買給予更大比例的補貼,鼓勵農村技術培育市場的擴容;要積極培育農產品期貨市場,完善農產品定價機制和農業金融風險對衝機制;出台針對性政策,鼓勵有實力的民間資本進入農業領域,整合既有資源實現規模化運作,並與國際巨頭相抗衡。

  文章強調,外資大舉進入中國糧油市場,的確可能影響國內基礎農業安全。但這並不意味著政策部門需要動用政策去排斥,爭取主動,設法使得外資徹底“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才是解決問題根本之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