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何為未來糧食危機主因?

http://www.CRNTT.com   2010-06-29 08:04:30  


 
  例如,河北東光縣古樹於村,2008年3月成立了資金互助社,每戶出資500元入社。互助社成立後做的第一件事是集中團購農資,平均一畝地肥料便宜150元/年(兩季)。互助社做的第二件事是幫助農戶承包地向互助社流轉,將村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互助社成立前,農戶之間有零星的土地流轉,350元/畝。現在流轉給互助社,底價500元/畝,若年底付錢,按“500元/畝+利息或分紅”的價格結算。不到兩年時間,全村165戶、760畝耕地入社,在村委會的支持下,經過互助社水利重建和土地整理,耕地變成了890畝,增加了130畝。互助社購置了大型農機具,全村85%的勞動力離開土地經商辦廠或外出打工。不僅糧食產量增長了25%,全村人均純收入也由4000多元增長到了9000多元,此外,互助社兩年積累40多萬元。

  全國農村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不變,不考慮其他因素,中國糧食產量在5~10年內再增長10%~20%,應該不成問題。

  文章指出,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農村改革,總的趨勢是虛化“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基本經濟制度,各級政府一直在鼓勵資本下鄉整合農村各種要素,發展資本集團主導的現代農業。

  問題在於,資本集團兼並農民土地,主導農業現代化,不僅不會“以糧為綱”,甚至最不願意生產的就是糧食。即使願意生產糧食,大資本農業的單位面積產量也會大大降低——中國小農的單位面積糧食產量比美國農業組織高20%以上。

  文章表示,未來的中國要應對糧食危機,在農業制度上存在兩個選項:一是繼續堅持既有的農村基本經濟制度,扶持小農合作,發展合作農業;另一個是逐步廢除既有農村基本經濟制度,鼓勵和扶持資本下鄉整合農村和農業,由資本集團主導農業現代化。選擇前者,有增產20%的潛力,有利於應對糧食危機;選擇後者,有減產20%的可能,不利於應對糧食危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