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解讀菅直人的第三條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0-07-05 10:20:21  


 
  亞洲內需如何成為日本內需

  6月16日,本屆國會閉幕,參院選戰拉開序幕。為確保選戰勝利,菅直人全面修改了“競選公約”,提出“新經濟增長戰略”,推出250項新政策,其中21項被設為“國家戰略項目”,優先落實,力求“財政、經濟並立發展”。

  新經濟增長戰略主導思想是,對外提供優惠政策,吸引外來投資;對內降低法人稅率,促進民間儲蓄轉化為現實投資。目標是吸引跨國公司將亞洲總部設在日本,力爭到2020年實現對日投資倍增,提供就業崗位由現行的75萬人增至200萬人。其落腳點便是亞洲市場,即亞洲內需與日本內需一體化。

  作為具體對策,一是降低門檻,開放旅遊,刺激內需,同時,擬出台“赴日就醫簽證”,吸引亞洲患者,形成“醫療出口產業”。二是“促進形成基礎設施出口戰略”,設立首相直接領導的“國家戰略項目委員會”,直接主導重點攻關,制定國家級“外交促銷程序”,力奪亞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重點目標就是亞洲的核電項目、環保項目、水務商業項目。

  以往,“日本的亞洲觀”僅僅將亞洲市場作為擴大出口的“外需市場”;而“新戰略”則將亞洲看作日本經濟發展和轉型的“動力車間”,是真實的“內需市場”。但這裡的“亞洲內需”並不是雙向的,而是“單行道”。

  對此,《日本經濟新聞》發表專欄文章,不無諷刺地說,“如果亞洲內需等同於日本內需,亞洲內需擴大帶來的亞洲人的生活富裕,應該等同於日本人的生活富裕”,“日本人應該為此而高興”才對,問題是,“亞洲內需論者,會有這個度量嗎?”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2010年07月05日 作者:劉軍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