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應對人口老化 需有新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10-08-05 12:10:13  


  中評社香港8月5日訊/“人口老化看似洪水猛獸,長者一直被標籤為社會負擔,人們潛意識排斥長者,但是隨著時代變遷,長者在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工作能力各方面已非傳統觀念標籤的那麼不中用了,人們對長者的弱勢觀念必須改寫。配合未來‘新型長者’的現代人口發展趨勢,延長退休年齡仍是十分可取的。”《文匯報》今天登出馬彥的文章“應對人口老化需有新思維”,文章內容如下:  

  統計處最近公佈香港人口推算結果。結果顯示香港30年後長者人口比例增加,輿論認為這是香港首當其衝的人口問題,日後年輕人將要承擔更大的長者福利責任。不過,統計處處長馮興宏同時提出了兩個比較樂觀的觀點,點出了人口老化問題並非束手無策,毋須杞人憂天。

       人口老化問題須正視

  香港是國際化城市,女性地位和教育水平提高,不再受傳統的多產觀念牢牢束縛;此外,職業女性人口增加,結婚年齡中位數不但已推遲至28.5歲,生育意慾也較從前低。統計處資料亦顯示,至2039年,香港平均每年會有8萬人死亡,然而,本港每年出生人口只約4萬人,香港年輕人會越來越少。未來若要達致人口平衡,每對夫婦至少要生育兩名子女,單靠本地生育未能補足差額。不過,馮興宏指出,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個案近年急升,去年達3萬9千人,預期兩年後將增至4萬3千人。另有調查發現,6成內地夫婦有意把子女留港發展,這些“內地港產”子女相信可補充香港的人力資源。

  深圳市由於流動人口過多,同樣面對本地人口不足問題。反觀香港的現代化、國際化形象,不但吸引外商來港投資,更可吸引新增人口在港落地生根,香港在這方面甚具優勢。港府注意吸引外商之餘,也要注意吸引內地人來港生產的意慾。本地生育率下降是現代化城市必然遇到的社會現象,假如能利用背靠祖國的優勢,繼續優化現有醫療生產體系,確保香港在內地的城市品牌效應,保證一定數量的內地夫婦來港產子,是應對未來人口老化的可行對策。港人亦應具備大局意識,不要再抱殘守缺,仗著“港人身份”排斥內地人了。

         研究延長退休年齡

  上述對策是從外部處理人口老化帶來的勞動力不足問題,馮興宏同時又提出了一個從內部紓緩這個問題的出路。30年後,本港65歲以上長者比例約佔整體人口30%,2039年的男性平均壽命由現時的79.5歲增至83.7歲,女性更由83歲增至90.1歲。隨著港人教育水平提高,馮興宏認為,將來大部分長者均具相當學歷、知識技能和健康狀況等工作能力越來越強,60歲以上人口,仍可繼續勞動,毋須過早依賴年輕人供養,退休年齡提高至65歲可增加13%勞動力。

  人口老化看似洪水猛獸,長者一直被標籤為社會負擔,人們潛意識排斥長者,但是隨著時代變遷,長者在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工作能力方面已非傳統觀念標籤的那麼不中用了,人們對長者的弱勢觀念必須改寫。雖有評論認為,延長退休年齡,變相削弱年輕人的升職機會,但針無兩頭利,人口老化問題亦因此而獲紓緩,減輕年輕人的供養負擔,兩害取其輕,配合未來“新型長者”的現代人口發展趨勢,延長退休年齡仍是十分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