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加薪潮”將帶動中國經濟二次起飛

http://www.CRNTT.com   2010-08-27 08:15:56  


 
  近十年來,中國宏觀經濟總量持續高增長,但是勞動報酬占GDP份額卻呈現下降趨勢。1997年至2007年勞動報酬占GDP份額從52.7%下降到39.74%,下降了近1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資本回報占GDP比重不斷上升,提高到2006年的30.6%。發達國家勞動者報酬占GDP比重大致在65%~80%,中國不僅低於所有發達國家,並且低於同處中等發展水平的國家。

  過去十年,伴隨著經濟高速增長、技術創新、人才與資本密集,中國製造業勞動生產率也在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在1994年至2008年的年增速達20.8%,而同期製造業的工資年漲幅為13.2%。相對於大多數國家,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還是很低的,勞動力價格還有上升空間。較之於發達國家,中國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相當於英國的1/16,但雇員工資僅相當於其1/24;勞動生產率相當於美國的1/15,但工資水平為其1/20。較之於新興國家,中國的勞動率相當於韓國的1/4,而工資水平為其1/9。較之於同屬“金磚四國”的印度,中國勞動生產率大約是印度的3倍,但工資水平是其2倍多一些。

  提高勞動報酬將形成新的促動力

  文章指出,當前宏觀經濟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實質上就是要素市場不均衡的反映,是勞動要素報酬過低、資本等要素報酬過高的反映,因此必須從勞動力要素市場入手來解決。

  不過,要對勞動報酬進行根本性的調整確實還有很大難度。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和《工資條例》歷時近6年,幾易其稿,遲遲不能出台,不僅在於對原有利益的切割,也在於對工資上漲會否侵害中國的競爭力優勢以及造成成本推動型通脹的擔憂。

  對此各方爭論也各持一詞,支持者認為處於轉軌過程中的市場很難形成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必須借助制度衝擊校正人力資源定價機制的扭曲;反對者認為制度和政府幹預背離了勞動力市場的定價原則,不僅如此,外部衝擊導致的勞動力成本增加將使處在急需保持經濟高增長態勢的中國過早地進入高成本約束階段。

  但是,工資-通脹螺旋式上升的觸發機制是有條件的,即貨幣工資的上漲幅度超過了勞動生產率增速。一般而言,當實際工資與實際勞動生產率同步增長時,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幅度會被勞動力的更高產出完全消化,因而勞動力成本和利潤占總產出比例保持不變。名義工資的增長率應相當於實際勞動生產率的增幅加上通脹率,只要勞動生產率與工資同步增長或略高於工資上漲,工資上漲就不會生成通脹或擠壓利潤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