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伊拉克重建:一場並不失敗的“戰爭”

http://www.CRNTT.com   2010-09-03 09:25:20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Kifah地區,隨處可見私人發電機伸出來的電綫。富人可以自己發電,但價格高達7美元/安。(圖:NYT)
美國人對於“該不該向伊拉克發動戰爭”的看法,從2003年至今發生了變化:有59%的人表示肯定,7年前這支持者的人數只有大約25%。(圖:CBS)
 
生活便利程度 
 
  發電能力比2003年高出50%,但城市日均僅供電5小時 
 
  “獨裁者其實更仁慈。”對於生活的不便利,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居民Hassan Shihab無奈地抱怨。伊拉克人期待穩定的電力供應,不亞於他們對民主的期待——可惜,美國大兵和伊拉克新政府,至今還都滿足不了這一基本需求。 
 
  伊拉克日均供電量因地區而異非常明顯,據《紐約時報》獲得的數據,大部分城市日均供電時長只有約5小時。有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能享受到12小時/天以上供電量居民數比2008年多了整整一倍(50%)。面對戰後用電需求的急劇(7年長了128%)攀升——越來越多人使用空調和電視機等消費品,發電能力的增長(約比戰前水平高出50%)杯水車薪。但總體而言,即使加上進口的電能,伊拉克只能滿足全國約62%的用電需求。 
 
  美國7年投資50億美元用於供電,伊討論2年仍買不了72台發電機 
 
  2003年美國的槍炮以及其後數年的國際禁運,讓伊拉克的發電水平跌到薩達姆20年前入侵科威特時一半的水平(約4600兆瓦)。從重建開始至今,美國人在伊拉克電力項目上投資高達50億美元,占重建經費總額(530億美元)的10%,僅次於美國在安保經費上的投入。此外,美國人還幫助伊拉克將高壓輸電線從20條增加到34條。 
 
  有研究人員提出,在電力供應問題上,實在不能完全怪美國人,這其實是伊拉克的“痼疾”。一名22歲的巴格達居民稱,自他出生之日起,他從來就沒見過不斷電。2008年,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宣布將斥資50億美元,用於從通用電氣和西門子購買72發電機,但卻由於政治內鬥遲遲打不成協議,這一承諾到兩年後的今天依然沒有兌現。伊拉克的低效率和腐敗和新政府的無力主持大局,很可能在美國人離開後,繼續讓伊拉克人生活在黑暗製造的不便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