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重質輕量”應成引進外資首要原則

http://www.CRNTT.com   2010-09-17 08:14:45  


  中評社北京9月17日訊/鼓勵外商投資仍然是當下的重要國策。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溫家寶總理表示,“所有在中國投資的外資企業都享受國民待遇”。此前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也強調,“中國將繼續致力於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東道國”。

  上海證券報發表經濟學博士馬紅漫文章表示,近期,有關中國外商投資環境惡化的說法甚囂塵上,政府領導人上述表述正是對相關誤讀的有力回應。毋庸置疑,中國在後金融危機時期已扮演起全球經濟引擎的重要角色,經濟實力的夯實有助於改善外商投資環境。而在吸引外資的理念上,也需要盡快擺脫重規模、輕質量的窠臼,以利益“雙贏”作為引進外資的首要宗旨。

  文章稱,據國家信息中心的測算,FDI每增加10個百分點,中國GDP可加快增加0.5個百分點,足見外商投資對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提高就業水平的重要作用。但是,在雙方需求與優勢互補,總量經濟指標向好的大環境下,也掩蓋了一些隱疾。

  就中國經濟訴求而言,亟待引入資金、技術與管理,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被視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捷徑。於是,各級政府在政績考核指揮棒下,對吸引外資投入了極大的熱情,並盡可能地給予各種利益讓渡,為吸引外資而隨意突破政策底線之事時有所聞。大幅稅收優惠、土地低成本、甚至無償提供等成了典型的招商優惠舉措,地方之間甚至還會圍繞這些政策無序競爭。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外資數量因要素成本低廉而大幅提高,但投資質量卻是參差不齊。在地域分布上,約90%的外商直接投資仍集中在沿海地區,中西部經濟發展失衡的問題並未得控制,矛盾有進一步加劇之勢。在產業結構上,以大量廉價勞動力供給為特征的市場環境,將中國推向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外商出於成本核算的考量,對國內製造業更為垂青,而對於國內經濟短板——農業、基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方面的直接投資總體偏少。顯然,就中國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看,國內同行業企業的經營製造能力甚至要比國外同行強得多,製造業外資企業不應再受到政策鼓勵。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