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美控制權爭奪戰的“現代啟示錄”

http://www.CRNTT.com   2010-10-08 08:15:03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訊/備受矚目的國美控制權爭奪戰終於落下了帷幕,黃光裕最終以3個百分點的差距落敗。不過,事情並沒有就此完結,它給中國公司治理結構建設所帶來的啟示,已經遠遠超出了事件的本身。

  京華時報 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文章表示,這場爭奪戰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大股東與職業經理人之間的對決。職業經理人階層的出現,是二戰以後公司治理結構發生的最為深刻的變化,也被稱之為“經理人革命”。這種結構改變了公司創始人既是所有者又是經營者的傳統角色,也使得公司經營變得更為專業化和職業化。在保證公司價值最大化和股東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就成為了“利益相關者”。由於董事會通常都將日常經營權讓渡給經理層,於是企業管理重心也就從老板轉移到了經理層。由此,股份公司內部形成了以所有權、法人產權、經營權三權分立為特征的制度安排。這是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基本框架,也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內容。

  股權分散又是現代企業的另一個重要特征。股權分散雖然有利於防止“一股獨大”問題的出現,但也為經理人階層“造反”提供了可能。從公司發展的歷史上來看,公司創始人被職業經理人“撞過腰”的還不在少數。蘋果公司的史蒂夫•喬布斯,SGI公司的吉姆•克拉克,以及新浪的王志東,幾乎都是在職業經理人聯合其他資本的“造反”中,無奈地離開了自己親手創辦的公司。

  在國美的股權結構中,作為最大股東的黃光裕占有約3成的股份。雖然不能說占到了絕對的股權優勢,但也比當年王志東在新浪中僅有不到4%的股份要強得多。也正因為如此,黃光裕才能主動發起特別股東大會,試圖挽回控制權旁落的結局。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