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 
中評社台北論壇:客家族群政治板塊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0-12-03 00:17:02  


范振乾
 
  范振乾:從族群生態談起

  長期以來,我一直關心台灣的族群生態,因此,在進入主題之前,先提一下我在這方面的幾本書名:第一本書是《存在才有希望》,它的副標題是“台灣族群生態客家篇”,闡述客裔必須先能走出隱形人的道理;第二本是前年底出版的《客裔台灣人生態學》,著重客裔族群的文化與社會層面的探討;第三本是《客裔族群生態的深層解析》,一方面深挖歷史材料,另闢途徑說明客裔族群生態之真正形成原因,另方面我用物理學上的槓桿原理,創造性地提出“族群政治的槓桿作用”概念,說明台灣在特殊的“族群、政黨、與統獨連體嬰”現象下的族群生態關係,在可預見的未來幾乎是陷入無解的困局;第四本是今年初印行的《台灣族群新生態的建構》,從吳濁流膾炙人口的小說出發,提供一個願景,期望台灣的族群生態有機會改變。

  如果目前台灣的族群生態繼續維持下去,無法改善的話,我們今天座談的主題--台灣客家族群政治板塊的變化與影響,我認為就只是在這邊談一談而已。為甚麼在開始時我要先說這些,因為這樣可以比較真實地認識台灣的客家族群問題,並進一步瞭解她在台灣的政治板塊裡的位置。

  台灣客裔研究的兩個派別
  
  台灣族群生態在歷史長河裡的發展結果是,少數客裔菁英在台北都會區裡驚覺客裔與其他族裔相較時,嚴重地不如人。因此在1980年代末發起爭取族群尊嚴與權益的客家文化社會運動,我個人將此運動定位為“客家發聲運動”,並以此名之。此一運動在距今10年前,獲致一項重大成果,爭取到將客裔研究納入教育學術體制內,在大學裡成立客家學院系所。但她與一般的系所不同,因為客家發聲運動者當初費盡一切心力,爭取設置客家學院系所的目的,就是期望她能集中對客裔有研究,真正瞭解客裔的極有限人力與財物資源,針對客裔族群之各種困境、復甦、與再生投入心力,為爭取客裔的尊嚴與權益做出貢獻,為台灣多元文化的建構提供各種有用的建議,合力以公共政策建議案的形式,提出確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因此,此一體制內的客裔研究一開始就背負很大的使命,可惜在台灣現行的不正常的教育制度與假借學術獨立之名下,客家學院系所設置之後,在人事、課程安排、與研究方向上便都與原有期望相背。也因此,目前台灣的客裔研究便分成兩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