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上海離國際金融中心有多遠?

http://www.CRNTT.com   2010-12-07 09:09:02  


 
  張先生對上海人比我還高看,劈頭就說:“國際金融中心大鬥法,陸家嘴要鬥的是華爾街,不是香港中環”。起點定得夠高,論據卻很單薄,不過五條(實際他說的是六條,但我以為其中兩條都是在說人才):一是上海比香港太陽早一小時升起所以股市可以早開市;二是長三角工業強於珠三角,通訊、運輸水平一流;三是金融人才上海優於香港;四是人民幣有“自己的面目”而港幣沒有;五是上海的司法或法治也不是障礙。

  我是佩服張先生見微知著的研究方法的。但就這五條,我可不認為就能夠支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何況第四條,人民幣的“面目”,也還是模糊不清的呢!港幣當然缺乏支撐,但好歹還可以自由兌換;而我們的人民幣,談論自由兌換至少談了16年,直到如今何時能夠自由兌換仍沒有時間表,張先生卻說“只要解除外匯管制,搞好人民幣,不出兩年上海就會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了”,豈不是大大的無厘頭?假如我們2020年放開外匯管制,那上海就在2022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若2050年放開外匯管制,那就2052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在這樣的限定條件下,張先生還說“上海遠勝香港”,豈不就只剩硬件的比拼了?

  不管上海怎麼折騰,外灘搞成了最高檔的休閑娛樂購物中心,成了“第五大道”而非華爾街,浦東金融區的大樓總算是蓋起來了,即使價格比國際著名金融區還高50%,入住率也不如人意,畢竟硬件是擺在那里了;上海的金融人才依托內地,據說基數是香港的200倍,沙里淘金也比香港厲害;工業基礎長三角自然比香港以及珠三角強點,但30年前,珠三角比長三角更差,那時內地還不開放,香港得珠三角的助力遠遠不如現在,怎麼也成了國際金融中心呢?

  若論司法或法治,張先生以為整體來說香港固然遠勝內地,但金融法治範圍要小很多,上海“可以做得好”,我可是大不以為然了:張先生雖說是長居香港但據說也常來內地,難道對“中國國情”、“中國特色”一竅不通嗎?他怎麼會相信在金融這樣一個極為敏感、重要的領域,中央政府會放任上海自行其事,給上海 “很大的政策和金融法例自主權”呢?張先生若聽了領導“慎重慎重再慎重”的指示還敢如此肯定嗎?

  張先生做經濟研究崇尚自己實地調研甚至親自操作,可假如他對內地的政策制定和金融運作略有所知,怕不會這麼輕易下結論。他難道不知道,我們都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了,金融業也號稱開放18年了(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真正開始允許外資進入金融領域並允許外資銀行試點經營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的資產、業務量所占的比例都還微不足道(上海在全國算最高之列,也只不過10%左右)?為什麼都允許外資進來搞銀行了卻依然不允許民間資本進入(當然也有,如民生銀行,但張先生應該知道這離銀行業真正開放還差得遠,甚至根本是兩個層面),金融領域還是國企的壟斷天下?再看看決策層的謹小慎微,既得利益集團的強勢霸道更且掌握話語權,張先生憑什麼就覺得“放開外匯管制”、讓上海自定“政策和金融法例”那麼輕而易舉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