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警惕中國模式的“慢性病”

http://www.CRNTT.com   2010-12-15 09:26:48  


 
  維穩開支居高不下

  中國模式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學模型,中國模式的“鐵三角”有一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控制體系”,它在深層全面支撐經濟過程。中國模式在過去二十餘年裡,無論是在設計上,還是在操作上,或是在對設計和操作成果的驗收上,都是依賴於一個支架,就是“穩定壓倒一切”的大架構。

  “壓倒一切”,就意味著無條件,不計成本,“只算政治賬,不算經濟賬”。

  如果存在一個高效的維護社會公正的體制,就不會把中小型矛盾悶住,釀成爆發性、悲劇性的對抗。

  維穩名義下,一旦那些有權巧取豪奪、貪污腐敗的個人及機構發現,自肥的制度安排、權力和利益之間的互相輸送、對公共資源的濫用有可能被揭露,他們就會指責你影響穩定。這個咒語念出來,就極有機會把掌控懲治手段的上級給震住。對“維穩”的這種過度使用,時時刻刻、方方面面地保護著這類玩家們絕大多數不會被清除出局。

  清華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說:“據統計,我國今年(2010)用於內部保安的預算達人民幣5140億元。據《2009年預算執法情況及今年預算草案報告》顯示,公共安全財政支出去年增加16%,今年將再增加8.9%,增幅超過軍費,實際金額與國防開支相差無幾。”

  在理清既有的中國模式運行成本時,各種維穩成本的提升阻礙既有中國模式的延續。

  環保的巨大壓力

  此外,近年來幾次有關全球氣候變暖的國際會議,都把中國的碳排放作為主要議題。

  從國際競爭的角度看,有的人以人權特別是勞工權為博弈工具,來迫使中國減少出口優勢。也有人以全球氣候變化為博弈工具。但兩者非常不一樣,後一個策略要強大很多。

  這是因為,中國的低價產品出口,最終得到實惠的是進口國的廣大消費者,以及把這些產品在中國下單生產、運輸、銷售到發達國家每家每戶的整個商業鏈條及中介。他們游說的力量,合起來遠遠超出工會和人權組織的力量。

  環境、生態、氣候的變化就很不一樣。低環保標準節省的成本,使中國產品價格低,雖然對進口國也帶來一些切身的好處,但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環保運動的開導,發達國家公眾越來越意識到任何地區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其後果是誰也躲避不掉的,跟他們切身相關。

  因此,發達國家推出相關的反制政策和立法的支持面,只會越來越廣、越來越強。中國作為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國,一定會遭遇越來越大的壓力。

  其中有一招是有些國家力爭推出法規,從貿易最終端入手,對進口貨徵收環保附加稅。這項立法是打蛇打七寸,對於低成本優勢出口的製造業國家來講,除非你採取更高的環保標準,降低碳排放,否則繞不過這個門檻。這也是“內外交困”的一種。

  如果把既有的中國模式當作試驗的對象而不是迷信的對象,那我們可以很理性地說,這個模式多年裡承受著極其緊迫的更新換代的壓力。關於如何推動這個模式轉型,“十二五規劃”已經有了一些思考,但是,決不能光有規劃、嘴上說說,得動深層手術才行。

  來源:南方周末 2010年12月14日07:46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