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最低薪資 對弱勢就業人口一定好嗎?

http://www.CRNTT.com   2011-01-11 15:11:52  


 
  先從理論來看,在沒有薪資管制的狀況下,供給和需求兩者會達到市場的均衡點,而該均衡點就反應了薪資和就業人數的水準。如果加入了最低薪資的規範,如同在就業市場設定了高於均衡點的價格門檻,使企業主必須要以高於其需求曲線所願意負擔的價格為薪資,等於迫使企業主降低從業數量的釋出;這時的就業市場是供過於求的,因為較高的薪資另一方面讓更多的勞工希望工作,供需失衡的結果也就導致失業人口的增加。

  而且因為最低薪資所適用的族群,本就是薪資最低的就業人口,所以因為最低薪資的調升而無法取得工作的勞工,會是社會中最弱勢的一群人,通常不會是參與勞資談判中受工會或契約保障的勞工。

  以上經濟理論,實務上是否支持?美國國家經濟研究院的兩位學者(DavidNeumark和WilliamWascher)歸納近年一○二篇有關最低薪資和失業率相關實證研究,有三分之二以上文獻支持上述理論分析,僅有八篇在特定樣本裡有顯著不同結論。當進一步歸納其中三十三篇較高影響力的文獻時,二十八篇論文證明了最低薪資的調高導致弱勢族群失業率的上升,僅有一篇明確提出相反的見解。

  即便如此,沒有任何文獻提出最低薪資的調高,會提升整體實質薪資的證據。薪資水準的增減實由其他的經濟變數所決定,至於通膨壓力及貧富差距的問題,更與最低薪資沒有直接的關係。因此整體來說,實證結果和經濟理論的分析是一致的。

  然而,世界各國各地幾乎皆有最低薪資的相關規範,一般民眾對最低薪資的刻板印象,似乎是主政者不願或不能說清楚的真相。弱勢的就業人口也無法理解最低薪資帶來的真正衝擊,更難以在主流社會有發聲的機會,在民氣難違的氛圍下,最低薪資的調升常是勢不可擋。即便如此,主政者實應搭配適當的政策或措施,特別針對弱勢族群的失業人口進行輔導協助,以降低最低薪資的副作用,並與勞資代表及社會大眾,清楚說明和分析台灣最低薪資政策的實際影響,讓台灣民眾在信息透明的條件下,認真檢視最低薪資政策的利弊得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