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巴西如何實現“華麗轉身”

http://www.CRNTT.com   2011-04-18 09:48:40  


 
民生與市場並重的巴西模式
  
  1/5的政府預算被砍,採用新貨幣,1年內2500%的通貨膨脹率降至45%

  脫離軍政府後的巴西在上世紀80年代末卻陷入通貨膨脹的泥淖,1988年,通貨膨脹率達到1038%,而其後的五年推出了三種貨幣,但是全部宣告作廢。到了1993年,通脹率達到2500%,貨幣信用破產。弗朗哥總統在七個月內換掉了三任財長後,走馬上任後的卡多佐卻改變了巴西經濟的未來。在談及當年改革時,卡多佐認為,巴西通膨的根本原因很簡單:政府花的比賺的多。當預算年年出現巨大赤字,政府靠印更多鈔票來彌補差額。大量現金背後卻沒有什麼實質的東西來支撐,貨幣嚴重貶值。

  看清形勢的卡多佐很快通過發行新貨幣、砍掉五分之一政府預算的手段著手解決通脹。當時看似有些一廂情願的計劃卻收效巨大,一年後通脹率跌至45%,同年七月,竟然降到了只剩下2%。通膨的戲劇性中止,提高了窮人的實質所得,創造出經濟成長的堅實基礎,使巴西安然度過了開發中國家備受折磨的金融危機(克林頓語)。

  盧拉政府推行"零饑餓計劃",1/4人口拿到國家補助

  早在10多年前,卡多佐擔任總統期間,巴西就開始推行一項名為"有條件現金轉移"的反貧政策。這項計劃是利用資金的轉移支付手段來幫助貧困人群,達到在短期內減少貧困的目的。該計劃鼓勵向人力資本投資,特別是對貧困人群的下一代投資,防止貧困的代際傳遞,所以主要涉及教育和衛生健康等民生領域。到2008年,前總統盧拉提出了著名的"零饑餓計劃",巴西每個貧困家庭每月得到政府22雷亞爾至200雷亞爾(40-360美金)不等的生活補貼。到了2009年,鑒於CPI等因素,巴西政府決定提高10%的"家庭補助金"發放額度。據統計,2009年"家庭補助金金"計劃的開支從上年109億雷亞爾增加到125.54億雷亞爾,增長了大約13.8%,享受這一計劃的家庭新增約130萬戶,受益家庭總數增加到1240萬戶,約占總人口的1/4。

  而根據巴西勞動和社會研究所發布的統計數字顯示,從2004年至2008年,巴西貧困人群占總人口的比例從33.2%下降到22.9%。 04年,最貧窮人口得到的財政轉移所得占其全部收入的10%,但是到了2008年,這個比例上升到18%。
   
  行政幹預退出國企讓淡水河穀等國企崛起,民企JBS成為世界最大肉製品生產商

  但上台後的盧拉卻用更加徹底的市場化不僅消除了投資者的顧慮,在他主政期間,巴西行政力量也全面退出國企,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礦業巨頭淡水河穀(Vale),以及飛機製造商安博威(Embraer)先後成立獨立董事,並逐漸成長為世界級巨頭。民營經濟方面,像鋼鐵製造商蓋爾道(Gerdau),即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肉製品生產商的JBS也不斷湧現出來。外國投資者信心十足,換來了在20年5倍的出口增長,使貿易額占GDP的比重從1990年的11%增長到2009年的18%。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