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三面出擊 薩科齊意欲何為

http://www.CRNTT.com   2011-04-26 11:01:50  


 
歐洲的反彈

  同是來自社會黨的法國前外交部長貝爾納.庫什內(Bernard Kouchner)對薩科齊表示理解,“在面對北非中東一連串變故反應遲緩以後,歐洲需要做出反彈。”2007年卡扎菲訪問法國的時候,庫什內曾是激烈的反對者。當時那位利比亞的獨裁者在巴黎招搖過市,扎起巨大的帳篷,而薩科齊則待之以盟友之禮。可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盡管因為動輒就採取強硬軍事措施和愛作秀,薩科奇已經在法國被稱為“美國人小薩”(Sarko l’Américain),法國還是被認為對“大西洋聯盟”(美歐聯盟)和聯合國給予了足夠的尊重。美國參與並一度主導了對利比亞的空中打擊,而聯合國盡管沒有同意後期的空襲,也作出了設立禁飛區的決議,同時在科特迪瓦的軍事行動也是在受到了聯合國方面的請求後才開始的。

  “法國國內主流的聲音還是支持法國對利比亞動武,但是一般的民衆可能受到緊縮的影響或者經濟不景氣,有所抱怨。”胡榮花認為法國的行為從內外來看,都並非“獨走”,“在這次行動中,法國能夠得到英國的支持,薩科齊也是估計到這點。同時是對歐洲軍事力量的展示。德國方面盡管不贊成武力解決,但是提出的制裁條件也是比較嚴厲的,不能說是和法國唱對台戲。”

  從1962年阿爾及利亞戰爭結束到利比亞幹預,已經過去49個春秋了,即使追溯到英阿馬島之戰,也是29年前了。在這個過程裡人類見證了歐洲的衰落和殖民時代的崩壞。從中東危機到巴爾幹危機,無不是在美蘇主導下的力量博弈抑或幹脆是美國獨角的實力展示。

  本次利比亞幹預如果不能取得一個令西方滿意的結果,將進一步加劇歐洲的沒落感;如果成功,則能成為薩科齊的重要政績和鑄就他的歷史地位。4月11日,科特迪瓦前總統巴博被抓獲,法國暫時贏了第一陣。只是在利比亞盡管有聯軍的支持,反對派依舊在軍事上缺乏進展,戰局已成泥沼化之勢,人們尚無法看清未來。

  2011-04-21 00:33:14 時代周報 本報記者 張子宇 實習生 吳珊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