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周澤雄:國學怎麼會熱呢?

http://www.CRNTT.com   2011-05-20 14:17:10  


近年來,很多幼兒園的孩子們搖頭晃腦地背誦起《三字經》、《論語》……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訊/“學術問題時尚化與學術問題偶像化,乃是同一戰略的不同戰術應用。在‘國學熱’的鼓噪下,說來可悲,我們連些微學術成果都不曾聽說,所見無非這裡矗起了一座孔子像,那裡立起了一座老子像,某個大學開設了國學班,某個組織以‘剪刀加糨糊’的方式編輯了一套超級國學叢書,某個開幕式上出現些可疑的古典元素。在考察國學熱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經濟喧闐甚至還多於文化折騰。作為學術的國學尚在原地踏步,以國學名義拉動的地方GDP,或許已成果斐然。”上海《東方早報》日前登載周澤雄的文章“國學怎麼會熱呢?”:

  “我很反感‘國學’這個詞,那是過去針對‘西學東漸’而提出的,所以你們在我的書中看不到這個詞。國學作為學術不可能熱,哪有‘學’熱的呢!只能叫傳統文化熱。”在推介新書《中國智慧》時,易中天先生如此回答記者關於“國學熱”的提問。說得太對了!雖然我並不反感“國學”這個詞,我只反感“國學熱”這個現象。是否任何一種“學”都不會“熱”,我不敢斷言,但“國學”不會“熱”,我任何時候都不會改口。

   一幢百年老宅倘若熱起來,意味著什麼呢?最可能的答案是:老房子著火了。國學亦可作如是觀,只要我們承認那個“學”字等於“學術”或“學問”,再結合識得繁體字的國民正與日俱減的事實,我們就得同時承認,國學的門檻正在日益增高,它越來越成為一種靜穆且專業的學問。

  “國學熱”是一個背逆人文自然的現象。依我看,只有借助某種偷天換日的方式,將其中“學”的成分最大限度地稀釋掉,人們才可能見識到某種國學熱的“偽形”。常見方式有三:一、把學術問題運動化;二、把學術問題時尚化;三、把學術問題偶像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