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口結構變化的經濟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1-05-10 08:37:02  


 
  中國的情況更接近於發達國家。過去20年,美國和英國的生產者顯著多於消費者,而日本和德國處於這一階段的時間更長。上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通脹率顯著下降和人口結構的變化並非巧合。

  當然,並不是說在生產者顯著多於消費者的國家,其通脹會始終處於低水平。

  過去十年中國經歷了三輪通脹周期,通脹的上下波動受經濟周期(包括總需求和貨幣條件變動)影響大。從本輪通脹看,主要原因還是全球金融危機後國內外非常寬鬆的貨幣環境。

  從國內來講,2009年-2010年貨幣、信貸大幅擴張帶來通脹預期和總需求壓力。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升也造成輸入型通脹壓力。工資上升當然增加生產成本,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勞動強度的增加有部分抵消作用。退一步說,沒有總需求強勁和寬鬆貨幣環境的配合,企業把上游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空間有限。

  展望未來,生產者對消費者比率預計在2015年達到頂峰,然後緩慢下降。在相對長的時期,中國的生產者人數都會顯著超過消費者,是供給充分的經濟。但是中國與發達國家比,有一個重要的差別,就是所謂“劉易斯拐點”可能的影響。

  過去,農村富餘勞動力很多,農村邊際勞動生產率相對於城鎮很低,造成低端勞動力工資低且增長慢。隨著農村富餘勞動力減少,近幾年低端勞動力工資上升加快,對企業成本壓力增大。

  從這個角度看,有一些觀點認為“劉易斯拐點”造成的工資上升將推動中國通脹長時期處在較高水平。有些分析拿中國現在的情況和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和70年代的韓國比,認為中國未來平均通脹率會在5%左右。

  但是,中國和日本與韓國的一個重要差別在於,當年這兩個國家總體人口結構是短缺型的 (上世紀60年代日本生產者對消費者比率是83%,70年代韓國的比率只有約60%),所以不能簡單比較。

  從中長期看,還有一個政策的通脹容忍度的問題。過去十年,中國平均通脹率約2%,但高點在8%。通脹是個周期性現象,上下波動大,如果平均通脹率是5%,高點就會大大超過10%。基於社會、經濟現實,很難想象政策會容忍如此高的通脹率。

  通脹容忍度和人口結構也有一定關係,一個老齡人口占比重越來越大的社會,對通脹的容忍度會降低。短期內,考慮到農村富餘勞動力規模的不確定性,勞動力供給緊張有可能比一般預期的要嚴重,也就是潛在增長率可能已經顯著下滑,如果政策判斷失誤,還追求過去的高增長,通脹壓力就會增加。從目前政策調控的力度看,這個風險在降低。

  房地產泡沫是主要宏觀風險

  當經濟處於過剩狀態時,CPI通脹溫和,貨幣政策相對寬鬆。因此,即使貨幣條件處於可以控制消費價格通脹的水平,仍可能對資產價格有過大的刺激作用。有利的貨幣條件加上高儲蓄率為持續的資產價格通脹創造了環境。

  過去十年來,中國房地產價格大幅攀升,不僅反映了持續擴大的勞動年齡人口對住房的剛性需求,也是高儲蓄率帶來住房投資需求和寬鬆貨幣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社會總儲蓄占GDP的比重在上世紀90年代一直在35%左右,過去十年快速上升到近50%,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就是生產者越來越多地超過消費者。

  儘管政府鼓勵消費的政策可能使儲蓄率未來幾年見頂回落,但如果我們以上邏輯是正確的話,中國的儲蓄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維持較高水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