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印經濟差距及戰略含義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09:22:02  


 
  其次,考慮到官方匯率對均衡匯率的偏離,中印經濟實力的對比需要被重新認識。上述關於兩國GDP之比為3.7的判斷,是建立在1美元換算6.49人民幣或45.03盧比基礎之上的。應當看到,中國進口關稅水平(9.8%)低於印度(15%),而經常賬戶收支則遠好於印度(中國每年順差數千億美元,印度每年逆差數百億美元),這說明兩國的匯率可能都偏離了均衡水平。如果把兩國匯率同時調整到零關稅時的國際收支平衡狀態,幾乎可以肯定盧比將對美元發生適度貶值(估計在15-20%),人民幣則會對美元發生較大幅度升值(估計在20%左右),結果必然是盧比對人民幣更大幅度的貶值(估計在40左右)。換言之,在完全開放的均衡狀態下,中印兩國名義GDP對比可能會因此調整為5倍。

難以扶持印度來平衡中國崛起

  從上述兩點分析可知:相比中國追趕美國,印度追趕中國要更加困難。這是因為,中國經濟規模雖然只有美國的40%,但年均增長率達到了美國的3-4倍,而印度的增長率充其量只是與中國相仿佛而已。

  在印度長時間、大幅度領先於中國的增長局面出現以前,討論其如何超越中國顯然並不十分合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亞洲的日本已渡過其歷史巔峰的情況下,中印經濟差距與兩國地理條件的結合,決定了中國才是未來亞洲地緣政治的樞軸和區域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印度不太可能通過其他方面的努力(例如強化與美國的戰略協作)改變其戰略上相對於中國的弱勢地位,西方通過扶持印度來平衡中國崛起的企圖可能會落空。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在亞洲美國總是圍繞著中國展開其戰略資源配置,而對印度的“崛起”從來都是呵護有加。

  最後,中印經濟差距不僅反映在量(GDP)上,還反映在質(產業結構)上。一億美元棉布的戰略價值顯然不等於一億美元芯片。正如空軍上校戴旭所言,如果一國GDP是靠房地產(而非高科技)支撐起來的,那麼其軍隊將只能去鑽地堡(即經不起現代戰爭的檢驗)。

  雖然中國工業水平與西方相比尚有差距,但已顯著優於印度。中國基於強大製造業構建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並在外部嚴密封鎖的條件下研發出隱形戰機(殲20)等尖端武器系統,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獨立的國際行為能力。與中國相比,印度的差距十分明顯:其工業在GDP中只占27%,製造業的絕對規模或許不到中國的六分之一,且技術水平和行業檔次也更低。這種質的差距(與量的差距一起)決定了印度將無法獨立面對中國崛起所帶來的戰略壓力,在“同為民主國家”的托詞下半推半就地進入西方為其預置的“軌道”,有可能成為未來其外交方向的重要選擇之一。(作者是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