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面對美債危機威脅 兩岸應建中華貨幣區

http://www.CRNTT.com   2011-12-02 00:12:52  


 
  第二,貨幣政策失效。為儘快擺脫2008年金融危機衝擊而採取的財政擴張政策也是引發美債危機的原因之一。當時美國為應對國內次貸危機的衝擊,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擴張的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先後推出1.7萬億美元和6000億美元的第一輪和第二輪量化寬鬆(QE1&QE2)政策。但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未能拉抬經濟、降低失業,反而對全球輸出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擴張的財政政策則因低水準就業引起的稅收減少而收不抵支,赤字不斷增加最終引爆了債務危機。

  第三,經濟結構失衡。無論是財政危機還是金融危機,其根源都是實體經濟的結構性危機。近30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資訊技術的發展,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眾多新興市場加入國際分工體系,生產能力大大增強,美國企業為增強產品競爭力而紛紛選擇外包,生產外移加之本國新興產業對就業的吸納能力不足,導致美國結構性失業增加,貿易逆差不斷上升,於是美國大量發行國債,使大量金融資本重新流回美國。可這種“中國搞製造,美國搞金融”的國際經濟迴圈是建立在美元信用基礎上的,一旦因經濟結構失衡過大造成美國債台高築而動搖美元信用,金融危機和財政危機都會接踵而至。這種經濟結構失衡引致的經濟低迷不同於經濟週期中的蕭條階段,是難以靠貨幣和財政政策工具解決問題的。然而美國似乎並未深刻認識到財政過度透支對信用體系的危害,迄今仍未放棄舉債刺激經濟的老路子。

  美債危機對兩岸經濟的影響

  美債危機前後,全球股市普遍暴跌,反映出美國債務風險和信用評級惡化嚴重挫傷全球經濟復甦的信心,加上西方發達國家財政、貨幣等刺激經濟的政策工具已基本用盡卻不能解決經濟結構失衡和經濟復甦問題,為兩岸經濟發展前景也蒙上陰影。

  第一,兩岸經濟增長前景不確定性增加。2008年中美兩國雖然建立了推動全球經濟再平衡的共識,但美國顯然認為救經濟優先於調結構,也因此美聯儲這一次宣佈2013年年中以前資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0至0.25%,相當於“沒有QE3的QE3”。受短期內國際經濟結構失衡難以扭轉的影響,中國大陸的主要出口對象仍為美國,2010年中國大陸對外貿易順差1831億美元,其中對美順差1813億美元,約占總順差的99%,美國經濟疲弱對大陸經濟增長必然帶來負面影響,而產品最終市場仍在美國的大量台資企業,尤其是信息通訊產業也面臨衝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