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港反對派難逃脫分裂宿命

http://www.CRNTT.com   2011-12-05 09:33:53  


 
  其實,問題還應該問得更深刻──為什麼反對派缺乏資源?為什麼反對派內部缺乏新陳代謝機制?

  所謂資源不足,是相對於愛國愛港陣營而言的。反對派將其在區議會競選中失利歸因於愛國愛港陣營“獲得國家支持”。

  支持愛國愛港陣營是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法》的題中應有之義。反對派從其後台老闆處所得資助,難道不是源源不斷?香港已回歸祖國,西方若干國家在今日香港的影響力固然不可低估,畢竟不能夠如同九七前招搖。可以說,與愛國愛港陣營相比,反對派在政治運作中的資源不足是一個無法彌補的結構性缺失。

政治態勢已經轉變

  香港政黨政治的歷史很短,從1990年開始出現政治團體算起,至今只有二十一年。反對派主要政治團體仍由第一代把持,與這些人中大多數尚未達到通常“退休”年齡有關,也反映這些打著“民主”旗號的政治團體,內部運作所貫徹的是欠民主的政治規則。

  在中長期,反對派在香港的政治前途,不僅視乎上述問題能否或者在怎樣的程度得到解決或緩解,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反對派中能否或者能有多少人與反對派既有政治立場決裂,皈依全面準確、與時俱進地貫徹“一國兩制”的正確道路。

  馮煒光文章中舉了一個實例,那就是與他競逐南區區議會的一位對手──新民黨的一位“80後”青年。需要說明的是,馮氏是現任區議員,在選區為居民和社區服務逾十年,而那位“80後”青年第一次參與區議會競選,其惟一一次為選區居民提供的服務是,在選舉前夕舉辦了一個升學講座並親自擔任主講。選舉結果,馮氏雖然連任,但是僅比那位“80後”青年多十二票,那位青年所得選票接近一千九百票。

  怎樣理解這一競選結果呢?馮氏文章稱:“事後分析,這與對手有十優狀元、史丹福高才生、年輕和具新鮮感等有關。”然而,另一位參與角逐的“人民力量”成員不也是“80後”的青年而其所得選票為何如此之少呢?

  反對派如果不能充分正視第四屆區議會競選結果所揭示的香港政治態勢在發生具根本性質的轉變,那麼,是不可能得到正確的教訓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