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兩岸交往中存在變與不變 對策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1-12-27 00:27:25  


 
  2005年國親新三黨主席成功訪問大陸,台海緊張局勢得到一定程度緩和。鑒於台灣選舉的不確定性,2007年更被認為是反“台獨”的關鍵之年。在中共十七大報告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真誠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台海地區謀和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注4)意在指明維護和發展兩岸和平關係是未來對台工作的重點和方向。四是2008年至今,隨著2008年台灣選舉的和平落幕,維護來之不易的兩岸和平發展,成為大陸對台工作的重心,並逐漸成為兩岸共識。

  (四)大陸對台交流政策及路徑發生變化

  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台交流的管道不斷拓展。改革開放之前,即使兩岸處在政治對抗階段,兩岸交往也並未因此停滯,只是在交流管道和內容層面上有所受限,僅僅局限於兩岸紅十字協會作為其交流通道。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大陸提出和平統一方針,為此兩岸間各種交流如雨後春筍,交流橋樑由以前單一的紅十字協會擴展至如今的民間、半官方、官方等多個層級。

  二是對台交流的方式不斷更新。兩岸分離六十多年,儘管有一大半時間兩岸處在軍事對峙狀態,但是我們不得不說軍事對峙也是兩岸交往的一種方式。實際上,兩岸真正對峙時間不到十年,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大陸領導人就開始醞釀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兩岸爭端。1979年《告台灣同胞書》的發表,預示著兩岸從軍事對峙走向了和平發展,宣告了兩岸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開啟了兩岸同胞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新征程,兩岸關係進入了和平統一的新階段。2005年,國親新三黨主席相繼訪問大陸,並就和平發展等相關議題達成共識,2008年國民黨上台更是迎來了兩岸和平發展的新機遇。

  三是對台交流的工作思路不斷調整。兩岸問題從產生到如今已逾越了半個多世紀,基於各種紛繁複雜的因素,兩岸各種交流在兩岸對峙時期難以開啟,即使是兩會協商也曾因為兩岸政治問題而一度中斷。綜合分析得出,兩岸交流之所以在一開始就捉襟見肘,是因為過早觸及到兩岸都為敏感的政治問題。為避免重蹈覆轍,推進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穩定、持續方向發展,胡錦濤總書記審時度勢地提出:“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十六字方針作為對台工作的最高指導精神,為此兩岸交流模式轉到了“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軌道上來。

  (五)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在兩岸事務上的態度存在變化。雖然兩岸問題的產生是由國共內戰所導致形成的,但其發展過程卻從未擺脫國際環境尤其是美國對華政策的影響。三十多年來,一方面隨著大陸踐行改革開放偉大舉措後,實力不斷攀升;另一方面為營造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國際環境,大陸高瞻遠矚地提出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作為發展對外關係的基本準則,獲得了國際社會讚譽。大陸國際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邦交國數量由成立初期的24國飆升到目前的172個國家。其中,許多國家因大陸這一政策,放棄與台灣往來,轉而支持大陸,由此證明大陸所採取的外交政策已經奏效並取得實質性成果。當前,世界大多數國家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支持大陸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台灣不僅在“邦交國”數量上不斷減少,且國際生存空間也在日益萎縮,兩岸在國際社會上的優勢逐漸向大陸傾斜。國際社會這些積極的變化,對於大陸主導兩岸問題的解決不能不說起到了積極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