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紅衛兵為何能被迅速動員起來並充滿暴力傾向

http://www.CRNTT.com   2012-03-04 10:07:48  


  中評社北京3月4日訊/“文革初經常看到一條標語是‘紅色恐怖萬歲!’先是批鬥會、私刑審問和拷打的暴力,多有人被鬥死或自殺;後是大規模派性武鬥的暴力。中學生似乎比大學生更不顧惜自己的生命,也不顧惜他人的生命。”人民網昨天登載何懷宏反思文革的文章“紅衛兵為何能被迅速動員起來並充滿暴力傾向”:

  但凡存在過的,都會留下痕跡,區別只是何種痕跡。紅衛兵運動的興起距今天已經44年了,但它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沒有消逝。我也一直關心這代人的歷史命運,並嘗試勾勒“紅衛兵”的一些思想和行為特點,或者還可看看他們是否已離我們真正遠去。對其中一些事情的叙述和看法,自然是到文革結束、且有了相當的距離之後,接觸了許多文獻資料和研究著作才了解和明白的,同時也糅入了自己的一些直接觀感——當然,主要是從一個普通的外省紅衛兵的角度觀察。

  “紅衛兵一代”大致可定為在文革開始的1966年進入中學,到這一年尚未畢業離校的大學生,也就是說,大致是從1944年生人到1954年生人。一般認為,紅衛兵真正占據時代舞台,起到某種引人注目的作用甚至一度叱咤風雲的,主要是在文革的頭兩年,後面其實就只是一些餘波了。

  我可以算是“紅衛兵一代”的尾巴。文革開始的1966年,12歲的我剛從江西南昌縣城的小學畢業分配到蓮塘中學,正是開始懂事的年齡,但還不是直接行動的年齡,是一個運動邊緣的旁觀者。1970~1971年間,我還讀了南昌當時唯一在辦的高中,以後或可為“紅衛兵一代”補充一點後來“鬥批改”中“教育革命”的體會,再後來是做搬運工人、當兵,就這樣一路過來,體驗了文革的全過程。

  這一代人基本都是在“紅旗下長大的”,年齡最大的也是在1949以後才進小學,接受的都是革命教育,可以說都是“紅旗下的蛋”(借用崔健一首歌的歌名,此段以下直接引文也是其中歌詞)。他們的父輩“是個旗杆子”,把紅旗扯上去了,他們自己則是“紅旗下的蛋”。然後是“紅旗還在飄揚,沒有固定的方向,革命還在繼續,老頭兒更有力量 ”。他們以為是自己在作主,其實並沒有。當時他們最喜歡大聲朗誦的一句話是青年毛澤東說的“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以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回答總是昂揚的“我們!我們!”但不久,他們就從“天之驕子”、從最高領袖的“寵兒”變成了“棄兒”,以後到了社會底層,更明白了“現實像個石頭,精神像個蛋”。然而,“石頭雖然堅硬,可蛋才是生命”。生命力總是要洋溢和表現的,尤其青春的生命。到了今天,“錢在空中飄揚”、“我們不再是棋子,走著別人劃的印,自己想試著站站,走起來四處看看”。而其中的佼佼者,更成為今天社會的中堅,甚至從年齡上來說也是:現在和未來一二十年的中國,將大致由他們來掌管。

  而當年,“紅衛兵一代”為什麼能夠被迅速動員起來?動員之後為什麼有那樣的行為?其實脫離不了上面所說的他們所生活社會環境的基本特點。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的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在文革前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程度;他們從小一直在階級鬥爭的氣氛中成長,在崇尚(或者至少絕不畏懼)使用暴力的環境中長大,“紅”是最受崇尚的顔色,是革命的顔色,也是鮮血的顔色,“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成”。後來在一首紅衛兵寫的理想主義長詩中,主人公渴望並堅信將徹底埋葬舊世界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在大戰中紅衛兵們征戰歐美,最後將紅旗插上白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