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救災物資分不好是糟踐愛心

http://www.CRNTT.com   2012-03-22 10:57:12  


 
  ■ 物資處理不透明更增加公眾疑慮

  臨時捐款的去處僅簡單公示為“生活安置”“抗震救災”,捐款捐物人很難了解救災物資的真正用途

  在中國,通常是政府組織應急式捐款,然後統一調度分發管理救災物資。然而這一過程十分的不透明。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必須要建立救災款物披露制度,把公開透明原則貫穿於救災款物管理使用的全過程。

  但在實際操作中,基本上都是在物資籌集完之後才公布,且只公布大致方面,具體內容很少。四川慈善總會在08年6月就公布了汶川地震個人捐助的明細,名單具體到了捐助10元的個人。相比捐款的來源,捐款的去向直到09年底才公布,並且對於資金的使用方向和說明也非常簡略。在四川慈善總會的公示中,使用方向多為“成都市災民生活安置”“應急階段賑災物資購置”,至於怎麼安置了災民,買了說明物資,花了多少錢?這些細節完全沒有公開。

  只有把救援物資的運作透明化,講清楚每一筆錢的去處,公眾才不會有疑惑

  在這一次北川封存物資發現前,恐怕少有人去想,援助物資是會有剩餘的,而把剩餘的物資做儲存也是重要的抗災措施。這根本上是因為中國救援物資的運作不夠透明,政府在號召捐款的時候很積極,各個部門也以捐款多為榮,然而捐款之後的事情往往更重要。假如此前政府就公示了救援物資剩餘多少,儲存在哪,那這次北川未拆封的救援物資也不會引來這麼大的爭議。

  相比之下國外專業NGO合格的多,樂施會,汶川地震後僅1天就派人趕到成都的香港著名扶貧與救援組織,就非常注重財務公開。在最後的工作報告總結中,樂施會列出了每個項目援助的原因、實施手段、投入資金、合作夥伴、項目成果。他們這樣認真給每一筆錢做說明,歸根到底就是因為他們明白,只有援助物資的運作公開透明,公眾才不會覺得自己的愛心被糟蹋,才會有更多的捐助。


  □ 結 語

  北川的救災物資靜靜地躺了四年沒開封,甚至有過期口罩、衛生巾當地民政部門都不知情。可見,我們離公開、透明、高效的使用救災物資還有著很長的距離。

  (本文來源:網易新聞另一面2012年3月22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