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陳季冰:香港特首選舉之後

http://www.CRNTT.com   2012-03-31 09:29:14  


 
  經濟前景迷茫

  若僅從宏觀全貌來看,回歸15年後的香港仍是一座充滿活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就拿剛剛過去的2011年來說,特區經濟增長率達到5%,官方認可的人均 GDP也早已超過30000美元,此外,特區政府還連年實現巨額財政盈餘……看起來,香港經濟正在迅速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實現復甦。然而,就是在這樣“一片大好”的形勢下,只要談及香港的經濟前途,許多普通市民和知識分子卻都流露出迷茫甚至焦慮。

  其中很大原因就在於近年來顯著拉大的貧富差距,這使得大多數港人的實際收入並沒有隨經濟增長一同增長。相反,隨著兩極化加劇,社會上的相對貧窮者不減反增。

  表現最突出的是壓得絕大多數工薪族港人——尤其是年輕人——喘不過氣來的扶搖直上的房價。可以說,在樓市問題上,特區政府所承受的壓力一點也不比同樣飽受此困擾的內地政府輕多少。就連曾蔭權都曾坦言,香港的房地產價格確實“相當可怕”。去年夏天以來,特區政府試圖通過徵收資本利得稅來抑制樓價,並多次探討重啟“公屋”建設計劃。此外,特區政府兩年來還通過一系列稅收方面的優惠(其中包括去年引人矚目的人均派現金6000港幣),來試圖減輕弱勢群體的沉重負擔,但這些舉措的成效眼下尚有待觀察。

  另一方面,近年來從本地經濟增長中收益頗豐的商界精英也不乏迷茫。在他們的眼裡,香港未來的經濟定位有迷失之虞。這是由於商務成本持續高企:香港去年的寫字樓租金已是全球最貴、本地職場高技術勞動力不足、英語教育和國際化水平下降等,加之面臨國內的上海、珠三角和東南亞的新加坡等地日趨激烈的競爭。

  我有許多親戚、同學和朋友在香港生活工作,其中不乏出生或在“九七”之前就已移居香港者。近年來他們談及香港時,一個共同的感嘆便是:眼下香港中下階層的年輕人中彌漫著對社會的巨大而莫名的不滿。反映在現實生活中,對政府和精英人士的任何具有建設性的主張,他們一概用反對來發洩情緒——“香港社會似乎再也不複有過去那種多元與和諧並存的良性氣象。”

  更為令人不安的是新一代港人在國家認同方面的尷尬趨勢。香港大學於2011年底對香港居民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認為自己是“香港人”的受訪者比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受訪者多出一倍多。調查還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香港人對內地的認同感卻從“九七回歸”後最初幾年的高峰值減弱了。

  其實,這項調查只是證實了此前和此後由各種單個事例顯示的香港一大民意趨勢:港人對內地人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大。如果說年初意大利奢侈品牌D&G 門店外爆發的抗議“歧視港幣、偏愛人民幣”事件僅僅是一個序幕的話,那麼,由內地知名左派和民族主義鼓吹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挑起的一場“狗”與“蝗蟲”的口水戰,則將這種普通港人市民對大陸的怨忿情緒展露無餘。

  事發於年前,一位大陸小女孩在香港地鐵裡吃東西,遭到鄰近的港人乘客嚴厲斥責,其母隨後與車廂內的港人發生了一場關於“普通話”(事實上,最近的調查顯示,普通話已經取代英語,成為香港人的第二通行語)的激烈言語衝突。素來不憚以話語施暴的孔慶東稍後在接受大陸視頻網站採訪時公然辱罵港人是“殖民主義者的走狗”,數日後,一些港人聯合在香港發行量最大的《蘋果日報》上刊登廣告,諷刺蜂擁赴港的大陸客是“蝗蟲”。這一事件點燃了陸港兩地極端思維人士間怒火中燒的大罵戰,甚至還連帶引發大陸內部不同省份人士之間加入“團戰”。

  說起來,港人對陸客最直接的不滿是“雙非”孕婦赴港生產問題。所謂“雙非”孕婦,是指待產兒父母雙方均非香港特區居民。而這些大陸夫婦之所以花費高昂成本去香港生孩子,目的一目了然:為了讓孩子自動獲得一個香港居民身份。但這必然要擠占香港本地原本就十分稀缺緊張的公共醫療和教育資源。

  另一根顯眼的導火索依然來自樓市,因為近年來香港樓價瘋狂上漲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被認為是來自內地的購買力。一方面,隨著內地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加上近期以“限購令”為代表的對樓市的嚴格調控,使得相當一部分投資熱錢通過各種渠道流入香港;另一方面,2005年匯改以後,人民幣持續升值,其相對於實行聯繫匯率(與美元固定掛鈎)的港幣已升值超過20%,這又是陸資投資相對而言比較熟悉的香港資產的充分理由。

  此外,蜂擁而至的大陸遊客和新移民不僅推升了香港的通貨膨脹,亦被認為降低了香港社會的整體文明水準,更因為文化觀念的不同而時常與本地人發生抵牾……這些都在一點點累積香港社會中對大陸的不滿情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