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我收藏的是一段歷史

http://www.CRNTT.com   2012-04-05 13:50:33  


 
  美術系出身的林明哲,在畢業前後也做一些設計賺外快,大學時就開始做生意。“19歲我已經開始收藏,那時買的大都是台灣本土的藝術,因為喜歡這些藝術。當時買畫並沒有當做投資,而是一種消費,或者說純粹收藏,這樣的收藏很輕鬆。”

  不同於其他的買家,林明哲收藏有一個特點——對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會批量購買。“吳冠中的作品一次買30件,趙無極的作品一次買28件。收藏是為了辦個展,並不是說收藏之後就拿到倉庫,或者把它賣掉。”林明哲告訴記者。因為他籌辦了一個美術館,辦藝術家個展時,如果收藏的作品不夠展出而向其他藏家借展,每個人借一兩張,花費的時間、精力、金錢會太多。“所以,當時的定位是收藏的每位藝術家的作品最起碼要有25張或足夠辦一個個展的量。”

  藝術品市場價格水漲船高,目前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大多已經達到千萬元一件的等級,部分作品在拍賣市場破億元已經不是新聞。“‘山藝術’一直以來都將目標定位在青年藝術家,所以,目前藝術品市場價格的持續上漲對基金會的收藏來講,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林明哲說。

中國藝術品以後會更貴

  “山藝術”自1992年成立以來,已經成為台灣地區著名的藝術收藏和推廣機構,其藏品數量之巨、質量之高讓人艶羨。“我開始只是收藏中國書畫,但是參觀了國內很多美術館後,我發現最好的中國書畫大都在各省的博物館、美術館或者故宮。後來轉念一想,收藏中國油畫可以收藏得比美術館好,並且當時國內油畫收藏市場還未火熱,我們來得又比較早,這樣,漸漸走出一條中國油畫的收藏之路。”林明哲說。

  據不完全統計,“山藝術”目前已經收藏了五六千件架上油畫作品。“基金會每年都會有收藏預算,預算由董事會審核,這部分資金並不是向外募捐,而是董事們出錢。在收藏方面,是否收藏某一藝術家的某件作品,原則上由董事會決定。”林明哲表示,由於許多董事從事其他行業,實際操作時,大部分收藏決定是林明哲依據自己的觀察與國內藝評家的評論來進行。

  “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藝術家的每一張畫都有特點,在批量收藏後,我們發現部分收藏作品風格非常類似,所以有時候會適當流通部分藏品,但原則上,讓出去一張作品,往往會再買進10多張作品,正因為如此,基金會才能夠擁有如此多的藏品,這種流通也會增加基金會的收藏經費。”

  “山藝術”收藏的80年代的作品如今在拍賣市場上都有了不俗的表現。2011年,周春芽的《剪羊毛》、張曉剛的《生生不息的愛》等同時期作品均打破了藝術家的個人拍賣紀錄。對此,林明哲表示:“做收藏的人說不關心市場行情,那絕對是假的。我們也希望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持續上漲,這對我們來說也是無形中受益。當然,這不意味著賣掉而受益,而是精神上受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