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收入分配新現實

http://www.CRNTT.com   2012-05-18 11:31:52  


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5月18日訊/“導致中國收入分配狀況繼續惡化的主導因素是資產性和財產性收入的嚴重不均等。解決收入不公問題,應從增量、存量和收入流三個角度著手”。最新一期《中國改革》月刊登載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的評論文章“中國收入分配新現實”,全文內容如下:
 
  隨著中國到達一個新的經濟發展階段,收入分配狀況的改善日益緊迫。在“劉易斯轉折點”到來之際,相對於此前典型的二元經濟發展時期,改善收入分配已具備較為成熟的條件,理論上可以期待一個收入差距從峰頂上開始下降的庫茲涅茨轉折點。不過,收入差距縮小的轉折點不會自動到來。本文概括庫茲涅茨式的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關係的若干新事實,綜述和評說關於中國收入分配趨勢的不同判斷,解釋收入分配現狀,提出如何為庫茲涅茨轉折點創造條件的政策建議。
 
  ■ 新庫茲涅茨事實
 
  “庫茲涅茨事實”是指收入差距隨經濟發展水平先擴大再縮小的趨勢。基於庫茲涅茨事實,影響收入分配的因素多種多樣,並且依一個國家的經濟體制、發展階段、政策取向不同,主導因素也不盡相同。筆者針對中國收入分配現實,概括出庫茲涅茨式的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關係的若干新事實。
 
  第一個新事實是,該轉折點與劉易斯轉折點在發展階段上重合。庫茲涅茨猜想,與工業化和城市化高潮力量相關的因素,都可能有利於改善城市低收入人群(如落戶的進城移民)的相對收入狀況。這種發展階段正是剩餘勞動力顯著減少導致工資上漲的劉易斯轉折點。
 
  第二個新事實是,收入分配改善抑或惡化,與政府意願和政策以及相關制度安排密切相關。庫茲涅茨指出,法律干預和政治決策在消除儲蓄集中對高收入群體收入份額的累積效應中發揮著作用。收入分配問題並不是自由勞動力市場的自然結果,而是受到政策和制度的影響,完善的勞動力市場制度會顯著降低收入不平等。
 
  第三個新事實是,收入分配狀況受到產業和技術結構特征及其變化的影響。技術進步引起的產業機會或者服務業發展,都會使收入分配格局改變成為可能。庫茲涅茨把這種可能性作為倒U型曲線的輔助論據。
 
  第四個新事實是,以再分配政策為重心而忽視經濟增長的經濟和社會政策,在縮小收入差距效果方面遠不如經濟增長績效本身。在拉丁美洲國家,民粹主義經濟政策僅著眼於增長與再分配,無視通貨膨脹、財政赤字風險、外部制約以及經濟當事人對積極的非市場政策的反應,這對收入分配不但沒有助益,反而造成了災難。
 
  ■ 中國高速增長時期的收入分配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巔峰時期,年均GDP增長率接近10%,呈現出典型的劉易斯式的二元經濟發展特征。中國勞動力大規模地從農業轉移到非農產業,這一過程既有二元經濟發展的共性,又有諸多中國體制轉型的特點。一方面,勞動力市場就業參與程度的加深縮小了收入差距;另一方面,擴大收入差距的因素仍占主導地位。
 
  首先,農民工獲得高於務農所得的工資性就業崗位,降低了農村的貧困水平,具有抑制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的效應。以土地均等分配為制度基礎的家庭承包制,保證了勞動力流動是追求更高收入和更好生活的自願選擇。因此,即使工資率不變,勞動力流動規模的擴大也足以顯著增加農民家庭收入。這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