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轉型的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2-08-23 08:28:10  


 
  文章指出,過去幾年的事實證明,凡是擴大政府主導的固定資產投資,凡是刺激房地產,刺激汽車等龍頭產業,不僅無助於中國經濟深層矛盾和問題的解決,而且會導致這些問題更加惡化。解決之道只能另辟蹊徑。

  瑞信的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陶冬稱中國經濟大約每隔十年,會有一次體制上的遞變,一次結構性改革,令經濟破繭而出。他認為,經濟活性化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

  八十年代初,經濟百廢待興,農村改革、鄉鎮企業熱為停滯的經濟注入了活力,譜寫出第一輪改革開放。九十年代初,價格改革失敗帶來惡性通貨膨脹,增長裹足不前,小平南巡,推動了新的市場化改革,經濟出現新熱潮。本世紀初,外遇亞洲金融危機,內有通縮、失業難題,朱熔基內閣毅然加入WTO,並啟動銀行改革、財稅改革、國企改革及加大開放力度由此再續高速增長的十年。

  每次經濟到了舉步維艱的時候,都是靠政府痛下決心、通過推動結構性調整,對外開放、對內市場化而度過難關。每一次政策措施均不相同,不過思路是一致的:取消政策掣肘、民進國退、經濟活性化。

  許多國際機構認為,上一輪由中國加入WTO所引發的體制轉變所帶來的生產力的提高,已被耗盡。強化的國家壟斷窒息住民間的投資興趣,增長失去動力。

  在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由出口、房地產與基礎建設三駕馬車拉動。但是這三駕馬車都已失去往日的動力。然而,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尚未啟動。

  文章表示,中國經濟的出路在哪里?出路在消費、內需。但是”刺激消費”、”內需主導”已經講了幾年,進度不理想。根本原因何在?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局長李連仲7月30日在第三屆上市公司與城市發展投資論壇指出,國外光憑一個國內生產總值,判定中國經濟要崩潰,中國經濟出問題是錯誤的判斷。但是他稱去年銀行利潤漲29%,其他企業在2-5%,要把這個利潤給企業,增長企業活力,實現結構性減稅、減少企業成本,擴大企業消費能力。李連仲說,銀行讓利、財政讓利,增加勞動性收入,發展微小企業,提高就業,提高社會保障,中國經濟就能恢復活力。

  陶冬說中國又到了不得不進行結構性改革、謀求經濟嬗變的時候了。靠貨幣擴張、財政補貼,可以維持短期的增長勢頭、增加就業機會,但是無法提高中國經濟的競爭力,也無法實現可持續的增長。過度的刺激措施,對經濟的長期傷害只會更大,欲速則不達。

  中國經濟今天需要的是,打破銀行壟斷,打破國企壟斷,削減企業稅負,降低民營資本在重要行業的准入門坎,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只有在體制上有所突破,生產力才可能上到新的台階,就業與收入才可能有可持續的增加,經濟才可能有新的繁榮。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鬥稱中國須尊重經濟學規律,改革壟斷的金融制度、國企制度、土地制度、戶籍制度,只有這樣,中國經濟和社會才能走出高速發展中的危機與陷阱。

  文章最後說,正是中國經濟走到臨界點,中國決策者才有更大的政治決心,以及全社會才能凝聚共識、支持推動新一輪的市場化改革。正是中國經濟存在的深層結構問題,才使中國有可能因改革而帶來新一輪的增長熱潮。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