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稀土不是部隊,拿來“抗日”不靠譜

http://www.CRNTT.com   2012-09-13 10:36:48  


 
  不是只有中國可以提供稀土

  日本從未停止尋找其他稀土資源來源,日本致力稀土資源多元化也不是近幾年的事,更何況是並不稀缺的稀土資源。兩年前,中國大幅減少對日稀土出口的時候,印度笑了。印度總理辛格說,作為世界第5大稀土生產國,印度一直希望與日本合作,“中國減少對日稀土出口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激勵”,印度將利用“大好機會;陸克文也跑去說澳大利亞已準備好成為日本的長期、安全和可信賴的稀土供應國。

  《日本經濟新聞》稱,日本目前在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印度、越南等國確保了總和約1.65萬噸的稀土金屬礦山資源,預計2013年開始可向日本出口。 
 
  禁、限供日本稀土,中國也會受損

  中國稀土資源分布非常分散,內蒙古、江西、廣東、湖南、廣西、福建、四川等皆堪稱稀土大省,全國從事稀土礦開採、冶煉分離的企業高達169家。中國的稀土類資源企業,光上市公司就有7家。

  僅廣東一省稀土產業去年產值就破500億。在從事企業眾多、內需不足嚴重依賴出口、產值巨大的三重背景下,我們如何能夠只從日本受損的角度去談論“稀土抗日”的問題。

  這和“抵制日貨”的錯誤思路如出一轍,不僅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實現,就算能實現也至少是雙輸俱損的局面。“稀土抗日”作為國家行為,你能限制本國企業,但你沒法限制別國企業;你能限制明面上不出口,但你限制不了走私。
 
  稀土資源在未來不一定不可替代

  另外,誰說稀土一定在未來不可替代呢?資源之所以是資源,是因為我們認識到它有用。稀土為什麼在古代不重要?是因為我們不知道稀可以幹什麼。從擔心煤炭枯竭到擔心石油枯竭再到擔心稀土枯竭,實際上可能更多的是杞人憂天,以此作為威脅更是無知者無畏。

  誰也不知道遙遠後代的技術能力將進步到什麼境界,今天的資源,明天可能會是無用之物;今天的無用之物,明天也可以被當作資源。
 
雙邊貿易中,切忌“別人欠我們論”和“威脅論” 
 
  一方總是受損,雙邊貿易做不成

  開放的中國,需要更多的人理解國際貿易(雙邊、多邊)的實質。簡單地說,雙邊貿易的實質就是雙贏。而抵制日貨和禁賣稀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中國人的一種心態:總覺得自己是國際貿易的受害者。

  所以買日貨是吃虧,要抵制(只看到把錢給了別人);賣稀土給日本人也是吃虧了,所以要禁賣(沒看到別人給了咱們錢)。不可否認,在雙邊貿易中,存在著雙方利多、利少的區別。在這種情況下,交易能達成並且能長久的達成完全取決於誰更需要誰,但這又極難判斷:我們如何斷定是日本企業更需要我們出口稀土呢還是中國企業更需要把稀土賣給日本企業?

  想想俄羅斯把天然氣用作外交工具的前車之鑒。烏克蘭遭遇的天然氣中斷,讓歐盟各國部長注意到了他們冬季采暖對莫斯科的依賴。於是歐盟集中精力分散供應。俄羅斯的市場份額從28%下降到不足1/4。

  目力所及的中國社會的所有進步和成功,無一不來自開放的成果。在血的教訓和鐵的事實前,用更識時務的心態、更符合現代人的思維去看待經濟領域的國際貿易,或許才是上策。 

  結語:如果說“抵制日貨”和“稀土抗日”是一對孿生兄弟,那它們相同的基因就是非理性愛國和經濟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