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自比“工蜂” 高校青年教師怎麼啦

http://www.CRNTT.com   2012-09-14 13:00:51  


 
  84.5%認為自己處於社會中下層

  無論從哪方面硬件條件來看,“工蜂”族都不算“屌絲”:高學歷,工作穩定,83.7%受訪者擁有本地城鎮戶口,八成有住房公積金,五成以上有醫療和養老保險。加上社會名望,高校“工蜂”族應屬“憑借學歷資本而上升”的中產階級。但調查報告顯示,這個人群的自我認知卻在“下行”。

  對於“如何認知自身社會地位”,5138位受訪高校青年教師中,84.5%認為自己處於社會中層及中層以下,其中,36%認為自己屬於“中下層”,13.7%認為自己處於“底層”,僅有14.1%認為自己處於“中上層”,0.8%認為自己處於“上層”,另有0.6%的受訪者未回答此問題。

  報告分析指出:“整個社會的價值系統變了,權力和金錢取代知識與道德成為評價核心指標,這是令高校‘工蜂’族感到壓抑的重要背景。知識分子的整體地位下降,‘工蜂’族地位更加被邊緣化。”

  北京師範大學某房地產領域教授日前宣稱,若學生在40歲時還沒賺到4000萬元就別來見他。在廉思看來,此番言論中知識與金錢孰輕孰重的糾葛,正是上述變化的一個典型概括。

  高校內部的資源配置不均,論資排輩現象嚴重,“官本位色彩濃”,有時也令彭鋒產生“失落感”。

  報告顯示,過半數(54.0%)受訪“工蜂”有類似感受。“不同時代的青年知識分子,‘脫穎而出’的概率不一樣。目前,整個社會的學術、思想、文化等處於‘平台期’——大致路徑及規模已經形成——年輕人的出頭比‘變革期’要困難很多。”陳平原教授對廉思研究團隊這樣分析“工蜂”族的上升不易。

  報告還顯示,“下行感”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青年教師群體的角色定位和社會責任感。

  調查發現,在部分考慮過轉行的“工蜂”中,22.8%的理想是公務員,想從事企業管理或金融行從的也分別有兩成左右。

  此外,在判斷自己是否優秀的標準上,有45.6%的受訪“工蜂”認為同行認可是首要標準,其次是獲得政府認可,僅有23.4%的人把“獲得社會認可”作為評判標準,這也令研究者感到擔憂。“由於關乎基本利益的評審與晉升均由‘同行’或‘政府有關部門’決定,因此‘工蜂’族在思考問題時,會更多選擇站在學術立場和政府立場,很難做到‘為大眾思考’了。”廉思在報告中寫道。

  彭鋒至今記得,在自己讀書時,他的老師曾告訴他:“一個合格的知識分子,要能為國家擔綱,也為後輩的成長贏得時間、空間和方向感。”但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現在在校園裡,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行色匆匆,像“工蜂”一樣,為找一份好工作,有一個好家庭,過自己的好日子而奔忙。

  “當知識分子的眼界、旨趣和情懷,都縮到與時代精神沒有關係時,時代精神在哪裡安放?”這是彭鋒忙碌之餘,經常湧上心頭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