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高經濟增長階段已經過去?

http://www.CRNTT.com   2012-12-04 09:26:10  


 
城市化是唯一增長動力

  在結構層面,唯一有希望可以繼續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是城市化。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是生產要素(包括人力、技術和資本)在市場中的合理流動。過去30年間,部門間的要素流動提高了生產率:國有企業和私有企業之間,國內國外之間。城市化未來可通過加強城鄉之間勞動力、土地和資本的流動,進而提高生產率。如果有足夠的改革,中國的城市化或者新型城市化,可以繼續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但這需要大量的改革。

  這裡還須要加以特別強調的是,人們往往給予高度關注的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對於經濟增長的重要性不須要再討論。不過,技術創新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在今後很長的歷史時間裡,中國的經濟增長大多還是會繼續依賴技術的應用,而非創新。這並不是說,中國不重視創新,或者中國不需要創新,而是因為創新往往是可求不可得。中國的技術發展模式更多的會像日本和韓國那樣,應用技術並在一些方面加以改進或者創新式改進,但不會是像歐美的創新模式,即原創。

  在政策層面,凱恩斯主義似乎也到了盡頭。在過去30多年,大規模的基本建設為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提供了巨大的動力。但現在這個時代已經過去。無論是在沿海還是在內地,中國的基本建設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呈現出過度投資的趨向。例如,橋梁、公路和碼頭等拆了又造、造了又拆,盡管國內生產總值有了,但對人力和資本,尤其是一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造成了過度的浪費,不能對經濟質量的提高有任何幫助。同樣,國有企業的簡擴張也難以為繼。過去數年的大擴張已經造成了極其負面的效應。國有企業的大擴展擠占了原來屬於民營企業的空間,民營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難,既沒有投資的空間,也缺乏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當然,這並不是說,投資不再重要了。盡管在很多地區,中國的基礎設施的投資已經過度,但在西部地區仍然有空間。不過,基礎實施的投資和經濟活動量的大小有關聯。西部投資規模可以有多大,取決於西部經濟活動的規模。而西部經濟規模的變遷,主要是由市場決定的,政府可以起到一些作用,但不是決定性的。

  中國未來主要的投資領域是在社會領域。很簡單,中國到目前為止的社會投資遠遠不足。中國的社會政策剛剛開始,仍然需要大量的對社會基礎設施包括學校和醫院的投資。例如,中國的學校建築尤其是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建築和教育設施,質量極其低下。再如,因為老齡化社會來臨,醫院和養老設施嚴重不足,需要大量的投資。不過,應當指出的是,盡管這些社會投資對經濟增長會有間接的正面影響,主要是通過建設消費社會的途徑,但社會投資已經不可能支撐經濟高增長,也不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