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長期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外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2-12-28 09:06:04  


展望2013年以及隨後幾年中國經濟仍將處於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
  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訊/始自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全球經濟長波周期從繁榮走向衰退和蕭條的大拐點,全球仍處於危機後的大調整時期。復甦乏力,增長中樞下移,經濟增長低於趨勢增長率將成為“新常態”,中國自然也不例外。

  站在2012的年終歲尾,回顧即將走過的一年。每日經濟新聞發表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稱,可以說,今年又可以稱得上是 “不平凡”的一年:首先,從增長態勢上看,是經濟增長從高位逐季回落,三年多來首次季度增長“破8”的一年;其次,從宏觀調控和政策調控看,是調控異常膠著和政策平衡難度加大的一年;再次,從特點和影響範圍上看,是周期性放緩與結構性放緩,以及外需萎縮和內需收縮雙重叠加的一年。最後,從國際環境看,是外部形勢更加複雜的一年。歐債危機繼續深度惡化,美國經濟復甦乏力,財政懸崖風險步步緊逼,新興經濟體增長明顯放緩。世界經濟在經歷了普遍“失速”後,在三季度重啟“二次寬鬆”,由此引發新一輪貨幣升值而展開的全球性貨幣寬鬆競賽,導致人民幣匯率在年內大落大起,國際資本大出大進,這使得本輪中國經濟回調所處的外部環境變得異常嚴峻和複雜。

  文章指出,中國經濟增長減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出口驅動型增長的 “停擺”。今年以來,中國出口與進口雙雙萎縮,對外貿易整體回調,增幅跌至個位數,特別是由於歐債危機導致全球市場需求銳減,釣魚島紛爭使中日經貿急劇降溫,中國對歐洲和日本出口出現加速下滑。儘管目前中國與東盟以及金磚國家的貿易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長,繼續活躍,但因為所占份額較小尚難以彌補發達國家下滑導致的“缺口”。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對GDP貢獻率為負5.5%,這與近五年出口對GDP增速貢獻平均26%,年均拉動GDP增長2.5個百分點,可謂相去甚遠。

  隨著出口循環受阻,投資、消費也同步回落,供給端與需求端同步趨緊。企業利潤率、財政收入、工業生產、出口訂單等全面下滑,這使得“保增長”目標優先級再次提升。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持續刺激下,三季度以來,中國出口數據開始回暖,新增生產需求出現增長,特別是作為經濟先行指標的中國製造業PMI在10月創下四個月新高,三個月來首次重回50%榮枯線上方,而作為宏觀經濟滯後指標的工業企業利潤也出現年內首次轉正,進一步印證經濟“築底回升”勢頭,使宏觀經濟得以躲過“硬著陸”風險。

  然而,長期性難題依舊擺在中國面前。“去杠杆化”是每一輪危機後的必由之路,伴隨著全球經濟由衰退走向復甦,主要經濟體都會經歷3至5年的去杠杆化過程,全球經濟的潛在總產出和潛在需求將對中國構成長期負面影響,與美歐等國漫長的 “去杠杆化”、“去債務化”過程相對應的,必然是中國漫長的“去產能化”過程。此外,隨著低成本、人口紅利等比較優勢的漸漸失去,如何構築新的比較優勢,將是中國經濟更大的挑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