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經濟改革:邏輯與行動框架

http://www.CRNTT.com   2013-01-26 09:51:53  


 
  改革中的原則、時間與組織

  文章強調,1.一切改革應著眼於形成市場機制、推動機制轉化動力的自動生成。以上各經濟問題邏輯關係和改革“路線圖”的分析,目的是為了看清楚改革的複雜性及演進圖,尋找真正能啟動全局改革的內在強化動力、“脹力”。但是,當改革一旦真正全面、持續鋪開後,進一步的推動全靠政府的“頂層設計”是不可能的。上個世紀的改革經驗已證明,改革浪潮曾經的一浪掀一浪,並不都是全部由政府事先設計的,而只是通過“承包制”和“價格雙軌”的政府放權改革,鼓勵和尊重群眾的創造精神,刺激和推動了一個又一個領域的改革。因此,作為這一輪改革的指導原則,應是在尋找到當前中國各種經濟問題之間的邏輯始點和真正動因後,咬住“硬骨頭”,敢於啃“硬骨頭”,“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對改革過程中暴露的新問題、新矛盾,不回避,而應積極面對,順藤摸瓜,展開討論,尊重群眾的創新。只有堅持沿著市場運行實踐中揭示的矛盾方向,及時修正原有改革安排中的政策措施、改革力度和速度,才能遵循發展方式轉變的內在邏輯去推動改革,才能在改革中找到真正能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新的機制動力。

  2.改革要兼顧短期經濟的穩定。諸多領域的連續改革,意味著國民經濟運行的市場信號與過去相比,將發生一連串的變化,會對當期經濟的穩定帶來一定的影響甚至是衝擊,加上美國及全球經濟的真正復甦可能要拖至2015年左右的因素,意味著對中國改革會帶來許多新的不確定性。這決定了,要決心改革,同時又要講究改革策略,研究當期經濟的承受能力,在基於社會、政治和經濟各種可掌握的穩定能力平衡中,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速度。

  3.其他相對獨立領域的改革同樣重要,同樣需要同步進行。以上只是鑒於中國經濟問題邏輯分析的需要,舍去了科技創新、人口政策、房地產調控、市場秩序監管(涉及食品、藥品等行政管理改革)、發展農業基礎、外貿多元化以及低碳與循環經濟等領域的重大內容討論。但是,舍而不提並不意味著不重要。這些領域的改革,同樣影響全局,同樣時不待人。但是有的屬於日常的行政工作,有的已被耽誤,需要抓緊完成。有的同樣需要專項規劃,需要與總體改革方案有銜接,有時間表。總之,面臨千頭萬緒的問題,政府需要學會“彈鋼琴”。

  4.改革既要有先後次序、輕重緩急之分,又要有時限要求。客觀上由於各項改革內容在整個市場機制運行鏈條中處於不同的環節,決定了整個改革自然會有先後的順序和輕重的緩急。當政府決心真正啟動以縮小收入差距和要素價格改革後,市場本身必然會提出其他一系列的改革需求,這是現在完全可以預料到的。因為今天人們對改革的認識已不局限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摸著石頭過河”那時的思想準備與基礎。對當前一系列經濟問題的嚴重性及其解決這些問題又意味著什麼,有相當多的人已經形成基本的共識。因此改革決策要視同“下圍棋”,在布局第一步時,想好第三步,甚至第四步,提前“做眼”。在緊緊咬住“兩大核心”改革之時,同時啟動、部署其他方面的改革,便於在動態中把握其他改革與“兩大核心”改革的銜接,擇機推出其他的改革方案。

  同時,改革必須有時間表,有具體的量化指標要求。已有的教訓證明,改革中對政府有關部門不能沒有改革壓力,不能允許政府部門間“無時限”的“協調、磋商”現象長期存在下去。

  根據全面改革內容“先後次序、輕重緩急”的不同,在改革方案制定的時限要求上,原則上都應在2013年內完成。具體可限定在3~9個月。根據改革內容的不同,有些方案設計本身並不難,難的是具體的執行過程,如利率市場化改革方案,個別資源的價格改革方案等。對此類方案的設計,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必須拿出。有些改革還需經大量的調查與研究,方案設計的時間可稍長些,如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土地徵地制度改革。有些改革項目的進度和內容不僅僅取決於自身領域,主要是取決於“上游”領域的需求,因此應允許方案設計時間稍長些,內容可以滾動、粗線條的,如財稅體制改革和“國退民進”改革。但是,從總體上說,各項方案之間要能銜接,形成統一的時間表。

  統一的時間表制定後,具體的執行操作可根據不同的改革內容,確定不同的時間目標。但是原則上應在未來的3~5年內,健全或基本健全中國整個市場經濟運行的機制與制度。

  5.要講究改革的總體性、協調性和系統性,必須要有相應的組織班子。要設立直接能向中央、國務院負責的、跨部門協調匯總和謀劃最終改革方案的班子。這是基於當前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現狀的必需。這個班子要有一定的權威性,有授權,以保障全面獲取“頂層設計”所需的各部門材料與資料,以保障能有效協調各部門的矛盾。至於是不是要成立一個部級編制單位,這並不重要。

  6.能否取得這輪改革的最後成功,關鍵取決於決策者的戰略勇氣與歷史責任的擔當。當前的中國經濟態勢表明,不改革,肯定沒出路。改革的複雜性和深層次性同時表明,只要是動“真格的”,任務是相當的艱巨。只要堅定不移地去推進“兩大核心”的改革,最終必然會引起“四大重點”改革的強烈需求。而“四大重點”改革的艱難性和複雜性,已是不言自明的。再加上在未來的改革中,既要防止不顧國情,不顧生產率發展狀況,把“胃口”吊得過高、片面追求高福利的傾向,又要面對在土地制度、國退民進兩大改革中必然會遇到的意識形態與政治上的爭論壓力。因此能否真正堅定不移地將這一輪經濟改革進行到底,除了策略上的把握之外,戰略勇氣和中國復興這一歷史責任的擔當具有唯一決定性的意義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