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誰偷走了我們的敬畏感?

http://www.CRNTT.com   2013-02-15 10:32:07  


楊志軍,代表作《藏獒》三部曲。著有荒原小說系列:長篇小說《海昨天退去》、《失去男根的亞當》、《隱秘春秋》、《天荒》、《支邊人》、《迎著子彈纏綿》、《無人區》、《無人部落》(紀實)及中篇小說《大湖斷裂》等;藏地小說系列:長篇小說《環湖崩潰》、《大悲原》、《亡命行跡》、《敲響人頭鼓》、《藏獒》三部曲、《伏藏》、《西藏的戰爭》及中篇小說《原野藏獒》等。
 
楊志軍:“敬畏”融入生活造就高尚

  2013年01月25日17:17騰訊文化

  人們對生命本身缺少敬畏,在身體和物質等方面的放縱,最終用欲望傷害了自己。我們常說“天時地利人和”,而缺乏對自己的敬畏則失去“人和”。

  翻檢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碎片,我們發現,敬畏之心有利於社會和平與穩定。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類欲望的開掘比過去更甚,人們很容易迷失在欲望的汪洋里。重建我們時代的敬畏感,今天是如此的迫切。

  騰訊文化就“時代的敬畏感”這一話題對作家楊志軍進行了採訪。楊志軍認為,“敬畏”是一個很好的詞,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稀缺的。

  對自然缺乏敬畏,導致緊張

  楊志軍從多個層面多角度解讀“敬畏”,首先是對自然的敬畏。他結合道德價值談到:道德不僅是樂於助“人”,也要求我們對自然有所幫助,而不是一味向自然索取。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卻自以為是自然的主宰,肆意進行不友好的破壞,導致人際環境、自然環境都處於斷裂。沒有敬畏、信仰,我們無法獲得內心的享受和快樂,卻只能帶來緊張,比如環境惡化,空氣陰霾,這種緊張無處可逃,自然被破壞了就呆在家里不出門?家里的空氣也不好。失去信仰,就是精神的殘廢人,神明不會關照我們,這是人類給自己帶來的災難。

  楊志軍出生於青藏高原,對西藏文化有深刻體驗。他談到,在西藏的土地上到處都存在對自然的敬畏,西藏人認為河流、山脈中都有神明居住,他們將敬畏生活化,在很多生活習慣中有所表現,比如靠近水源的地方不可以吐痰和大小便,司機開車也會遠離水源,這是他們對河流中神明的敬畏,實際是對自然的尊重。

  對生命缺乏敬畏,失去人和

  人們對生命本身缺少敬畏,在身體和物質等方面的放縱,最終用欲望傷害了自己。我們常說“天時地利人和”,而缺乏對自己的敬畏則失去“人和”。

  西藏人認為每個人都有來世,他們尤其尊重生命。不僅是自己的生命,他們也用施舍去拯救別的生靈。西藏有很多朝拜,這是表面的敬畏,他們對生命的敬畏更多體現在生活細節。

  對精神缺乏敬畏,信仰崩塌

  精神上的信仰告誡人要一生行善。西藏人信仰佛教,他們相信要使自己脫離六道靈魂,到達神界,不僅需要為自己祈禱,還要為別人祈禱,使自己的精神高度得以提高。西藏人祈禱天下幸福吉祥,為全世界、全人類祈禱,這是敬畏造成的高尚。

  來源:騰訊文化2013年度策劃:時代的敬畏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