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伊戰十年:中國還是最大贏家嗎?

http://www.CRNTT.com   2013-04-07 11:53:28  


2011年12月15日,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和美國駐伊拉克大使詹姆斯・傑弗里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出席駐伊美軍任務結束儀式。當天,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正式宣布駐伊美軍任務結束。 新華社/路透
  中評社北京4月6日訊/“美國已經撤出了伊拉克,未來還將繼續減負。怎樣維護伊拉克的穩定呢?被許多外媒稱為‘伊戰最大贏家’的中國也必須認真回答這個問題。”此間經濟觀察報日前登載王曉夏的文章“伊戰十年:中國還是最大贏家嗎?”:

  2013年3月中旬,幾乎全球所有主流媒體都以各自的價值觀去評判和紀念十年前的第二次伊拉克戰爭。戰爭已過去了十年之久,各方仍非常關注,原因在於:中東乃至世界仍然生活在美國這一重大戰爭決策的陰影下。

  如同美國此前很多類似的行動一樣,教訓是相同的,即“美國贏得了戰爭,卻失去了和平”。對於這場戰爭,有兩個問題需要回答:第一,這場戰爭是否正確?第二,我們得到了什麼?未來應該怎樣去做?

  顯然,第一個問題是無趣的,因為戰爭已成歷史,到底應該貼上怎樣的道德標簽已經不太重要。如果真要從得失的角度去衡量,問題答案是否定的。試想,如果當年小布什能夠多些耐心,或許薩達姆會在2010年那場蔓延阿拉伯世界的憤怒火焰之中,自行身敗名裂。如果這樣,何須美國為此付出十年的慘痛代價呢?

  第二個問題,對美國而言,得到的或許比失去的更多,因此美國進行了戰略收縮,而所謂的“重返亞太”是戰略重心轉移。在伊拉克的前車之鑒下,美國今後將更難以軍事干預他國事務。這也正是為什麼在對利比亞卡扎菲當局的軍事行動中,法國搶了美國的風頭。而時下,面對敘利亞和馬里的嚴重國內衝突,曾經要按照“民主樣板”來重塑中東的美國,只是更加現實和狹隘地關注自身利益,其立場已經從“干預式”理想主義退回到了“冷眼旁觀”的現實主義。

  美國已經撤出了伊拉克,未來還將繼續減負。怎樣維護伊拉克的穩定呢?被許多外媒稱為“伊戰最大贏家”的中國也必須認真回答這個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