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紀贇:日本的中國通與中國的日本盲

http://www.CRNTT.com   2013-04-21 09:53:26  


中國流行各種抗日“神劇”,將本該讓整個民族反思警醒的八年抗戰,淹沒在低俗、無聊、愚蠢有時還頗為色情的廉價抗日狂歡之中。
  中評社北京4月21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登載紀贇的文章《日本的中國通與中國的日本盲》,作者認為,如果說日本的精神自傲是未來中日間的一大隱患,日本對中國的心理優勢,依然停留在1949年之前那個一盤散沙的“東亞病夫”的階段;另外一大隱患,其實是中國對日本的缺乏了解。這種隔閡與誤判,無疑在這兩個東亞乃至全世界最舉足輕重的大國之間,埋下了未來嚴重衝突的可能性。這一點不但非為亞洲人民之福,也有將世界拖入未知動蕩的危險。

  因要赴台參加一個佛教研究的會議,所以在家中打點行裝,而入秋還要再赴台一次,參加另外一個早期佛教文獻的工作坊。有意思的是,這兩個會議之中都會碰到一些華文比大多數華人還要好的日本學者。尤其是後一次台灣之行,還會碰到當今世界上早期“漢譯”佛典研究的第一人,同樣是一位日本學者。數年前在學術網站上還曾有過爭論,即古代中國史研究的某些領域,到底是中國強還是日本強。而敦煌學領域中也曾經有過一個“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的公案。雖然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可能見仁見智,但起碼無人能否定日本學者漢學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在歷史上也許因為中、日兩國文化影響上的不平衡,所以大多數時候中國對日本的文化輸出一直占據主導地位。這種情況即使到了明治及甲午戰爭,兩國攻守之勢逆轉之後還是未能改變。雖然近代有大量留日的華人,但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上,日本的知華派都要遠遠超過了中國的知日派。這些知華派對中日戰爭的影響極其巨大,比如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前,就加緊了對中國地形資料的搜集與地圖的繪制,後來更是借助了辛丑條約可直接派人四處“考察”。所以多有中國老兵回憶他們曾大量使用日軍繪制的“中國”地圖。而日本侵略軍中的很多最高層,如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岡村寧次、石原莞爾都是有名的“中國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