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鐘偉:對中國經濟要有強烈危機感(下)

http://www.CRNTT.com   2013-07-03 08:28:20  


 
  儘管金融業可能是過去10年中屈指可數的有一些市場化改革的領域,但仍需我們重新審視金融是經濟的核心這一判斷。從本質上說,脫離了產業資本,商業和金融資本都是無本之木。金融業如果脫離實體經濟,如果過度自我服務,恐將影響社會福利的增進。

  一是金融資產質量,是實體經濟質量的折射,地方債務、房地產和製造業這三大風險,背後都離不開政府的影子。

  二是全盤考慮高達近140萬億元金融資產的管理體系,從中央層面看,證監會、保監會加起來所監管的資產份額,可能還不及銀監會的一個司局,金融控股集團仍然缺乏牽頭監管者;從地方層面看,地方金融辦膨脹迅速,和“一行三會”的地方機構逐漸平行。這樣的金融資產管理體系,為未來系統性風險埋下隱患。

  三是對巴塞爾協議和資本補充的要求,更宜差別對待。確實有國際化需求和系統重要性的大型銀行,不妨按新規補充資本,但城商行甚至基層金融機構是否也需照搬?至少除中國之外,其他金磚國家並非如此積極。

  四是加速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使央行能維持對問題銀行的早期介入和有序破產。

  總體而言,目前和地方債、房地產的風險相比,製造業的風險更迫在眉睫,一些重點行業與其去防堵風險,不如提高風險容忍度逐步釋放風險。中國金融體系的眼前小考是涉及製造業的信托風險;中考是銀行業的不良資產處置風險;大考是資本項目可兌換和能否維持匯率穩定的風險。

  第六,社保醫療羸弱。

  這將挑戰民眾觀點和政府財力。中國從1999年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目前60歲以上的人口接近2億,到2020年可能達到2.5億人。這將考驗中國的基本養老和醫療體系。

  對養老金的缺口,說目前尚有約2萬億元結餘的有之,說養老個人賬戶空賬逾2萬億元的有之,說目前已有18萬億元缺口的有之。這本身就反映出中國養老體系碎片化、缺口定義和計量不一的問題。

  一是中國民眾過於依賴基本養老,通過企業年金和商業保險等其他支柱的補充養老嚴重不足,必然導致基本養老獨木難支,歷史欠債長期難補。

  二是中國的公職人員、企業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體制條塊割裂,不同省份的勞務輸出和輸入特性則加劇了碎片化和差異化的現狀。

  三是替代率逐步下降和繳費率名實不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由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兩部分組成,前者現收現支,用於支付已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後者封閉積累,原則上不調劑借用。目前替代率很快將低於50%,繳費率也僅為15%,和28%的名義值差異很大。

  三是公職人員養老空賬、個人賬戶空賬嚴重,難以做實。城鎮職工平均工資和實際收入差異也大。

  四是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體系建設需要巨額財政投入。

  五是基本養老保險的可攜帶性差,抗通脹能力弱。養老保險不能足額“賬隨人遷”,省級社保基金的收益率很少跑贏通脹。

  凡此種種,問題遍地。如果不是財政每年拿出GDP的0.5%補貼社保,目前社保就不會有結餘而是有缺口了。即便如此,未來3年流量缺口可能出現,2035~2050年間存量缺口可能達到GDP的50%。

  至於中國的醫療保障問題,目前普遍的共識是,中國醫療保障體系的財政投入,最終可能比社保體系的投入還要龐大和複雜。

  那麼,如何應對社會保障體制是否可持續的風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