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壩上的另一所西南聯大:民國時期何以“大師輩出”?

http://www.CRNTT.com   2013-07-20 11:00:03  


 
大師兼有大廈

  當時匯聚後方的文教中心,除了昆明(西南聯大),猶有“三壩”之說:即漢中的古路壩、重慶的沙坪壩和成都的華西壩。華西壩,因地處天府之國,美其名曰“天堂”,古路壩被喻為“地獄”,沙坪壩則稱為“人間”。

  1941年7月26日,西南聯大的羅常培教授來到成都,“參觀華西、齊魯、金陵等大學,會到張凌高、劉世傳、陳裕光、吳貽芳四位校長,高巍巍的樓房,綠瑩瑩的草地,看慣了我們那茅茨不翦,蒿萊不除的校舍,來到此儼然有天上人間之感”。

  事實上,原華西大學從鐘樓到華美宿舍、懷德堂、合德堂(赫裴院)、萬德堂、嘉德堂、雅德堂(廣益宿舍)、懋德堂(圖書館,含歷史博物館)、再到1942年建成的藥劑樓,皆是一色的青磚黑瓦,間以大紅柱,大紅封檐板。屋脊、飛檐上塑以珍禽異獸,檐下以鬥拱為裝飾。“在渲染東方色調的同時,也煞費苦心地融入了西洋元素,如樓基、牆柱、磚牆等”。

  對於“三壩”中“天堂”的華西壩,蔣經國有過一次觀感:“我們看到華西壩的建築和管理,心里感到非常難過。華西壩是外國人經營的,那裡非常清潔整齊。我們參觀了華西大學,再反過來看一看成都,好像是隔了兩個世紀。在成都街上有所謂鳥市蟲市,那裡買鳥的,提鳥籠的,都是些無業的青年。……”

  “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非有大廈之謂也。”與西南聯大一樣,戰時華西壩上五所教會大學同樣是精英薈萃,大師雲集。

  當時壩上五大校長金大陳裕光、金陵女大吳貽芳、齊魯劉世傳(後為湯吉禾、吳克明)、燕京梅貽寶、華大張凌高,皆國之高士。以金陵女子大學的吳貽芳為例,一件小事即可看出這位金陵女大1919年首屆畢業生—也是中國第一屆女大學生,後赴美獲得密西根大學生物學博士—的風采。

  有學生回憶:一天早晨,金陵女子大學校長吳貽芳散步時在女生宿舍的窗下發現有一把椅子,原來是一個戀愛晚歸的學生被舍監關在外面,只好爬窗戶進入宿舍。當時,舍監嚇壞了,怕受處分。吳貽芳卻由此而擔心逾牆者的安全。堵塞不如疏導,於是提議把宿舍樓下的會客廳劃出一個界區,隔成幾個半封閉的小間,擺些桌椅,提供給約會聊天的戀人。唯一的要求是臨走時要帶走糖紙瓜殼。

  不僅如此,當時華西壩上人文學者有陳寅恪、吳宓、蕭公權、李方桂(燕京四大名旦)、顧頡剛、錢穆、蒙文通、呂叔湘、常燕生等;理工科有生物學家劉承釗,地理學家劉恩蘭,數學家賴樸吾、魏時珍,天文學家李曉舫,皮革學家張銓等。

  後人記載:華西壩上的陳寅恪一身長袍馬褂,一手拿黑布包袱,一手拿一瓶冷開水,步入講堂,“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我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

  同為燕大“四大名旦”的李方桂,為國際語言學界公認之美洲印第安語、漢語、藏語、侗台語之權威學者,並精通古代德語、法語、古拉丁語、希臘文、梵文、哥特文、古波斯文、古英文、古保加利亞文等。在華西壩時期,他為了到理縣和鬆潘一帶調查嘉戎藏語,多次膽戰心驚穿越橫跨岷江的鐵索橋。

  教會大學,外籍“大師”同樣不少,金大農學系的賽珍珠第一任丈夫、著名農學家農經學家蔔凱就是代表。蔔凱在中國近30年,一直致力於中國農業經濟學的教學和調查研究工作,發表包括《中國農家經濟》和《中國土地利用》在內的多部產生重大影響的中國農業經濟學著作。

  真正在壩上掀起熱潮的還有兩名“洋先生”。1941年春末,海明威訪問中國。在華西壩體育館,面對擠得水洩不通的聽眾,海明威吼叫般作了演講,長滿汗毛的手臂不斷揮舞。其後是“李旋風”,1943年,李約瑟在壩上進行了12場演講,一直持續二十多天,觀者如潮。李曾言:此次來成都,花了477元購得了“九大本書”,這些是寫作《中國科學技術史》夢寐以求的資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