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劉海粟遺產案背後的豪門恩怨

http://www.CRNTT.com   2013-08-17 10:25:45  


 
都是洋房惹的禍?

  按老白的說法,這個案子的真正“由頭”,其實並非海老的“遺產”,而是那座他們夫婦擁有租賃使用權的洋房舊居。

  白庭蔭說,海老1994年去世後,第二年就有人建議夏伊喬老人,出20萬元人民幣,這座洋房就可以變為私產。夏老也有意將這裡建成海老的紀念場地,於是就希望女婿老白籌點錢,把這事辦下來。“我當時在做電子貿易,手頭的流動資金充裕,就答應下來,但是隨後卻遭到劉蟾的反對,她原想將故居留給南京藝術學院做宿舍。”

  老白提到的劉蟾女士,是海老7個子女中最小的一位,現在是香港永久居民。她曾在南京藝術學院深造,後成為南藝特聘名譽講師。

  於是,這所舊居延續了承租公房的性質。夏老2012年4月25日去世後,劉虹便於2012年9月26日申請辦理變更承租人手續。但據白庭蔭說,在復興中路512號內沒有同住人、不需兄弟姐妹認可的情況下,變更手續8個月辦不下來, 最後迫使他寫信給上海市領導,才最終解決了問題。白庭蔭同樣將阻礙變更承租手續的“幕後人”指向了劉蟾女士。

  “他們把這所房子當作私房,說評估下來價值1.5億元。”老白說,“劉蟾認為他們幾個(子女)也有支配權。”

  家族內的嫌隙由此萌芽。

  而拿到洋房支配權的劉虹和白庭蔭在朋友建議下,準備大幹一場。2003年年末,他們與當時的盧灣區文化局就舊居的開發利用等,進行了多次商談,也有回滬探親的劉麟、劉虬、劉蟾、朋友白羽等多次參與,最後決定在舊居基礎上籌建劉海粟紀念場館,同時,由白庭蔭和白羽自籌資金1000萬元,注册一個以劉海粟命名的文化產業公司,在故居內引入一個美術學校和一間畫廊,其目的,據稱主要是為保證場館的運轉。

  同時,白庭蔭也在家族內部把想法和盤托出。結果,對於老白的提議,七兄妹之間發生了爭議,有支持,有反對,有沉默。其中,回滬參事的大哥劉麟起初站在白庭蔭夫婦一邊。老白說,2004年4月初,劉麟夫婦到上海後,還特地在給家族兄妹的倡議書中提到:“考慮到劉虹夫婦倆長住上海,並且從開始到現在已經配合盧灣區做了很多工作,我建議我們推舉他們倆作為家屬代表,繼續積極努力地去配合政府的工作。”

  不過據白庭蔭說,隨後海老的小兒子劉虬就給時任盧灣區文化局局長寫了一封信,大意是“舊居如何處理是我們家里的事情,誰要你們文化局那麼起勁?”至此,籌建“舊居”紀念場館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2005年6月,白庭蔭以畫展的形式為夏老舉辦了一個慶賀九十大壽的生日宴會,可是據他透露,社會上的反響“非常成功”,但在家族內部卻是暗潮湧動。宴會之後,劉家兄妹開了個家庭會議,經過爭論後最終形成決議:文化產業公司不許私人搞了,將舊居捐給政府搞劉海粟故居。

  白庭蔭說,“這個結果讓劉麟對我很失望,由此才跟劉蟾和劉虬聯手,開始籌備了這場官司,在2005年11月興師動眾到上海,正式上演了這場鬧劇。”

  而原告方對於訴訟的緣由,則有另一種說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