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民國熱”高燒不退:民國史漸成顯學

http://www.CRNTT.com   2013-08-28 12:43:39  


 
從“險學”到“顯學”

  “‘民國熱’背後最大的力量是大陸人想要找到答案的情緒”、“民國對我們來說更多的是幻象,我們缺什麼就在那個年代找什麼”……有太多人試圖解釋“民國熱”,但似乎沒有人能將其背後的原因真正說清。但有一個既成的事實是:無論是針對整體的民國史,還是具體到歷史人物如蔣介石,大陸的整體環境都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根據學術界一種普遍的說法,改革開放30年來,民國史研究經歷了從“險學”到“顯學”的突飛式發展,而民國史研究中以蔣介石研究居多。比如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舉辦的“民國人物與民國政治”國際學術討論會上,17篇論文中有15篇研究蔣介石。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教授Jeremy Taylor與美國聖勞倫斯大學教授GraceHuang的文章曾對“大陸對蔣介石的評價的變化”舉過兩個對比鮮明的例子: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陳伯達撰寫的《人民公敵蔣介石》代表著大陸民眾和官方對蔣介石的定位。書中的蔣介石是鎮壓工人運動、剝削農民階級、附庸美帝國主義、代表大商人和地主的反面人物。解放初的漫畫家們也用誇張的筆墨描繪過蔣介石,其“藝術形象”與抗日宣傳畫上的日本兵極其相似。相反,蔣在抗日戰爭中做出的貢獻很少被提及。

  到了近年,大陸逐漸有了認可蔣介石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的趨勢。在獻禮片《建國大業》中,蔣介石更是愛國心切卻“誤入歧途”的男二號。許多歷史新發現也表明蔣曾非常崇拜共產黨發動群眾的能力,極度痛恨帝國主義,並且希望通過革命打造一個現代化的中國。隨著兩岸關係的舒緩,更多的學者開始強調蔣介石與大陸在“一個中國”原則上的一致性。

  老一輩蔣介石研究專家、2003年退休的浙江大學歷史系楊樹標對這種變化有過切身體會。據楊樹標的回憶,申報蔣介石研討會一度非常困難。

  2002年,楊樹標到美國夏威夷參加學術會議,一同與會的台灣“故宮博物院”前院長秦孝儀向他表示,台灣願意出錢跟大陸合辦一個蔣介石研討會。回國後,楊樹標就舉辦蔣介石研討會向有關部門申報了兩次。“第一次是從夏威夷回來後,我們以浙江省檔案局檔案學會的名義向上申報,一年後,我們與浙江省台辦一起合作申報。”但是,兩次申報都沒有成功,“(有關部門)認為打出蔣介石的名字太過明顯,不予批准。”

  但是到了2009年,浙江大學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召開蔣介石為主題的國際學術會議,竟很快獲得同意批覆,從申請到會議結束前後不到10個月,而通常國際會議的申報周期是一年左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