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鋼琴夢

http://www.CRNTT.com   2013-09-24 15:21:19  


 
  這一夢想既不便宜,也不容易。買一架新鋼琴要花掉一對工薪夫婦幾個月的工資,還要付鋼琴老師的課時費,買樂譜、唱片,參加考級和比賽。開銷沒有盡頭。但是傍晚時分在上海穿越摩天大樓林立的街區,你可能會聽到大聲的《月光奏鳴曲》和德彪西的《月光》——月亮在中國傳統中代表了渴望,唐代大詩人李白據說是因為喝醉了酒想撈水中月而溺亡的。

  我去過的所有地方,都在說鋼琴。一個上海高管跟我說她要急著回家監督孩子練琴。因為獨生子女政策,虎媽們不能容忍孩子掉隊。在去杭州的高鐵上,我碰見一個遼寧來的 5 歲男孩,他正打算去鬆江參加國際鋼琴賽。一個音樂管理行業的年輕姑娘告訴我,她從小學鋼琴,是為了完成父母的心願。“他們年輕時都想學音樂,可惜那個年代沒有機會。”她說。

  “那個年代”把你直接帶到了大規模創傷的根底:“文化大革命”。教師被毆打,音樂家手指被弄斷,夫婦要劃清界限,以免孩子被送去鄉下。這種恐怖持續了十年。

  我還記得“文革”結束時的情景。我當時正在香港參加電視新聞制片人的會議,在賓館房間裡無聊地換頻道時,突然瞥見中國中央電視台在播放一場交響音樂會。一位指揮家走上台,給出了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重拍。那是 1977 年 3 月 26 日,貝多芬逝世 150 周年紀念。我一邊在走廊裡大喊著“‘文革’結束啦”,一邊衝到賓館吧台,幾位老練的中國通面帶同情地看著我這個激動過度的新聞新手,直接給我灌了幾杯烈性白酒,把我喉嚨燒得夠嗆。

  那一周我沒有看到關於音樂會的報道。但是我在上海得到的一本中國與西方古典音樂的交流史(《紅色狂想曲:西方古典音樂如何進入中國》)確認了我當年作為新手的直覺——從那一刻起中國與西方文化的交流恢復了。指揮那場貝五的是李德倫,後來他被選中陪伴小澤征爾重回東北的出生地。小澤帶著波士頓交響樂團重返中國,為伊薩克.斯特恩和耶胡迪.梅紐因的中國巡演鋪平了道路。

  請注意,這些開路先鋒裡沒有一個是鋼琴家。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的鋼琴爆炸始於兩位流行偶像式鋼琴家郎朗和李雲迪的成功,他們每個人的海報堆起來都有一層樓高。但實際上,鋼琴革命始於古典光譜之外。中國的鋼琴啟蒙是百萬銷量的法國沙龍鋼琴家理查德.克萊德曼。

  1992 年克萊德曼首次巡演,彈了約瑟夫.寇司馬(Joseph Kosma)那多愁善感的芭蕾舞曲《秋天的落葉》,也是 1946 年伊夫.蒙當的電影《夜之門》的主題曲。約瑟夫.寇司馬是個匈牙利難民,不知怎的把中國和西方對月光的看法糅到了一起。克萊德曼在之後的巡演中邀請孩子上台跟他一起演奏。他在中國總共舉辦了 200 場音樂會,他的影響在中國的兩位超級巨星身上都能看到,郎朗華麗似火,李雲迪則更為內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