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自貿區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13-10-16 06:51:57  


  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訊/1979年春天,鄧小平在中國南海邊畫了一個圈。2013年夏天,中國政府在東海邊又畫了一個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自貿區的三大背景

  企業觀察報發表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文章分析,上海自貿區的設立有著以下三大時代背景:第一個背景是全球貿易競爭。目前美歐日三大經濟體力圖通過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TIP(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協議)和PSA(諸邊服務業協議)形成新一代高規格的全球貿易和服務規則,來取代WTO。對於新一輪的遊戲規則,如果整個國家要進去可能有困難,可以先讓自貿區主動門戶洞開,所有國家都可以來自由投資和貿易,做一個對接的小窗口,並可以適當將其中的某些高商業標準映射到整個中國製造和服務業。如果試驗失敗了,由於限定範圍,影響也有限,而一旦成功,就可以進一步擴大推廣並全面對接整個中國經濟。

  第二個背景是中國自身的改革需求。不能說發達國家制定的所有遊戲規則都是錯誤的,因為不少規則符合市場發展和經濟升級的內在規律要求。所以中國須用積極態度對待,其中一些合理的規則同中國自身的改革方向是兼容的。因此還是得採用最小公約數原理,找到交集並推進自身的轉型發展,同時借此規則消解掉大部分既得利益和利益集團,最終建立國際通行的規則以盡量避免更多不合理的利益固化和路徑依賴。類似當年加入WTO,也就是所謂的用“開放促改革”。如果現在的主要矛盾是改不動,那就不妨開放多些、大點。因此,設立上海自貿區是本屆政府力圖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舉措。

  第三個背景是人民幣國際化。從2009年起步的人民幣跨境使用,貌似規模已經不小,香港現在官方口徑8000億,實際可能有1萬億,台灣也有4000億,但這些因為貿易需求釋放的人民幣,在全球貨幣總量中比例依然很小,中國確實是想這些人民幣在海外多一點、飛久一點。但客觀地說,如果不滿足這些資本回流獲利的動機,人民幣的海外總量還是無法做大,而構建回流閉環就需要巨大的、有深度和廣度的金融市場(基礎和衍生)來容納和吞吐。

  目前上海最大的優勢是有全國最全的交易所、銀行間市場和要素市場,因此上海一定會成為人民幣回流最大的目的地和集散地。過去沒有自貿區,資金進來的龍頭要直接接到內地的資產市場,需要通過QFII管道或者借道貿易途徑才能獲取人民幣資產。有了自貿區之後,就可以先建立一個龐大的金融資產緩衝區和蓄水池,完善人民幣的全球循環路徑,並且最終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打通資本賬戶,進行雙向投資、相互滲透,實現金融資源的全球優化配置,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