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財政改革的前瞻性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3-10-19 10:31:47  


 
  三是市場與社會的關係。市場發育,產生的是經濟理性和經濟人行為;社會發育,產生的是社會理性(公共理性)和公益人行為。一個國家的健康發展,需要經濟理性和社會理性,這就像兩個輪子,須臾不可或缺。中國市場領域產生的許多“不講良心”的事情,除了監管缺失,與社會發育嚴重滯後,缺乏社會理性內在相連。市場除了要有政府規制,還應當有社會約束。用社會理性去約束經濟理性,避免一切向錢看所導致的人性扭曲和社會畸形。

  對政府來說,哪些交給市場,哪些交給社會,是當前仍未解決好的問題。在“二分法”(政府、市場)的改革思維下,要麼是政府承擔,要麼是交給市場,忽視了社會的功能作用。這是導致中國社會領域的改革出現要麼過度市場化,要麼政府包攬的局面,找不到一個平衡點。醫療衛生的改革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像鐘擺一樣在市場化與政府包攬之間擺動,而對社會自身發揮作用的巨大空間視而不見。這對財政而言,需要拓寬思維,從理清市場與社會兩者關係入手來確立財政新的定位,明確財政這方面的功能作用。如醫院、學校、科研院所,既可以是營利性組織,也可以是公益性組織,財政如何發揮作用,是當前面臨的複雜問題。這對中國而言,也是一個全新的問題。市場具有自組織能力,社會同樣如此。過去的財政改革促進了市場自組織能力的提升,如何提高社會自組織能力,實現社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同樣離不開當前的財政改革。

  上述三個方面的關係涉及三個方面的改革:政府改革、經濟改革和社會改革,這是實現“五位一體”建設發展的前提條件。財政身處其中,與這三個方面的改革都有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財政可以在其中發揮牽引功能、倒逼功能。在過去的經濟改革中,財政改革是中心環節;在當前作為重點的社會改革和政府改革中,財政改革依然具有“先鋒官”的作用。通過理財的變革來倒逼政府改革和牽引社會改革,在歷史上並不鮮見,在當今更是現實選擇。

  財政改革的關鍵:財政體制改革

  文章分析,財政改革的新定位,要求財政改革轉換視角,要有新思路。過去的財政改革是經濟改革的中心環節,而當前的財政改革已不能僅止於此。應放棄單純的經濟思維,須以系統性思維、複雜性思維搞好頂層設計。具體而言,要從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政府與社會關係、市場與社會關係出發來設計和推動各項具體的財政改革,使新型的財政制度成為國家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

  而財政改革本身又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財政改革應抓住主要矛盾,以求達到綱舉目張的效果。系統分析,財政體制改革是財政改革的“綱”,其他的則是“目”。財政體制是國家治理的一項基礎性制度,牽涉到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分權,以及中央、地方與市場、社會的關係,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改革財政體制至少要把握如下三個基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