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南非與中國城鎮化進程之比較

http://www.CRNTT.com   2013-11-20 14:28:37  


 
是不是搞民主好?到現在國際組織也沒有明確答案 

  華生: 關於南非城鎮化過程中的黑人家園、黑人勞工,跟中國農民工在形式上有很多相近之處。第一個問題比較大,我不是專門做南非的,但我對其他國家情況會關注。客觀講南非跟中國的可比性比較差,差在哪兒?做經濟學經常要做全球比較,而且有世界銀行組織研究發展問題,做大量的比較。南非和中國可比性差的主要方面是:一是南非人口五千多萬,但自然資源在世界上特別豐富。非洲很多國家發現鑽石,但也處在極度貧困中。二是南非有很好的條件,原來是白人政權,很有效率,但在人權角度有各方面的聲討。三是民主化轉型比較平穩,也比較早,20世紀90年代初轉型。但到今天的經濟表現很一般。就南非資源條件與各方面情況相比,表現一般。

  不過儘管這樣也不能說南非對中國沒有啟發,我認為南非在民主轉型中對中國肯定有啟發,包括比較平穩的民主轉型。這些跟很多國家情況相反,我認為這方面是有啟示的。但這個題目因時間關係不可能展開討論。一般而言,在發展中國家,說民主制度是獨裁制度,是危險制度,什麼樣的制度對經濟成長作用很大,現在沒有定論。這個話不是我說的,是國際組織對大量數據排比得出的,大家都想找出一點聯繫來:是不是搞民主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現在沒有找出確定性的東西來,這裡面不含有道德評價,對有些人來說,要自由比生命還貴,以這個來衡量,只要沒有這個就是地獄,對不同人評價標準是不同的,我只是從發展的一般定義角度來看。

農民大規模離開土地,卻不能在城市安居

  另外一個問題是我自己特別感興趣的,即關於城鎮化問題,南非跟中國在形式上有相同之處。當然,我知道秦輝觀點,跟經濟學有很多爭論,有很多不同意。客觀講,南非種族隔離跟我們有很大區別,某種意義上跟美國最相近,美國種族隔離、種族歧視跟南非基本是一個路數,只不過白人占多數、黑人占少數,南非黑人大多數。所以最後路徑、結果就不一樣了。若從性質上來說,美國種族歧視跟南非基本為一個套路、一個做法,比如沒有選舉權、種族隔離等。

  跟中國相比,不同在於南非是被搞在黑人家園裡,1949之後,我們的農民吃了很多虧,但農民也有很多權利,即農村土地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平均給每一個農戶,他們權利是均等的,不是受到限制或被局限的。從進展上來說,農民只能在農村、被限制在農村到能夠進城打工,就這個角度而言進步了,過去不能打工,在農村待了二十幾年,我當年從農村進工廠時,是原始一樣的工廠,我的親戚跟我講“你真要從糠籮跳進了米籮”,地位相差很大,但那時沒有權利。改革開放以後有權利進工廠,應該說這是一個很大進步,也就是說能夠自由地打工了。

  在這裡我特別要講的是,經濟學很有意思,因為經濟學界有一批自由派,他們看到現在農民,主要不是關注農民自由遷徙權,而是關心農民與土地要不要自由流轉。這是經濟學界裡天天在媒體上鼓吹的。按我個人想法,這個自由主義思想深刻影響著我們的決策者,所以我想下面的會議、新的精神要大力地推動土地自由流轉,農民可以把土地轉掉。這樣會造成極大的不平衡。正常城市二元結構是這邊流轉,那邊進城,在城市安居了,這是一個健康的過程。如果這邊不能安居,那邊在大規模地離開土地,就帶來很大問題。昨天我看新聞聯播上面講“不流轉種地收益不如流轉好”,你種地種一年,淨收益500塊,人家現在說好,按800塊錢的大米,大米漲了,跟著大米價格走,幹脆給我,不用種了,也不用勞動,什麼都不用,你拿到了的錢,比你自己種的還多。這是現在農民都願意流轉的原因:我種一年,淨賺500塊;現在流轉給他,上來給800塊,一轉就轉20年,而且水漲船高,將來大米貴了,跟著價格走。所以農民流轉的積極性,既有政府推動的因素,也有農民自己的選擇,顯然不是都被強迫的,有自己願意的因素。

  現在有利益、有選擇性,所以同樣是兩個自由,突然大家都不講自由遷徙的事情,或者那個一帶而過,然後有很多利益抵制住,使得你這個根本做不了,不要說自由遷徙,連自由高考都困難,無數的既得利益跟各種各樣的思潮在某種意義上有默契,但在這塊上,因為有利益,因為有關資本要下降,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所以成為很大潮流。我個人覺得這有很大問題。

我贊成農民自由遷徙,卻不看好貧民窟

  最後,秦輝教授以前講過貧民窟問題,對此我是贊成的:有貧民窟的權利比沒貧民窟的權利多了一個權利。但話說回來,中國走到今天,能不能再說走貧民窟的道路來解決我們的問題?這是另外一個問題,我個人傾向於:第一不好;第二也不太可能。如果走貧民窟的道路不好也不可能,我們應該走什麼路?中國應該走什麼路?我們看人家半天,主要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這些我倒是很希望以後能有機會跟秦輝教授包括其他學者真正討論,我們怎麼解決我們的問題。另外,中國人對周邊鄰居研究很不夠,跟中國情況最類似的是日本、韓國、中國台灣,都是沒資源,都是人多地少,都是人均一畝多地,都是開始很窮,日本稍微好一點,不過戰後的日本也很貧窮;韓國起步不如我們,文化傳統,學儒家,學朱熹那一套,看樸正熙上台對國民、國民性的氣憤:一盤散沙、自私自利、窩裡鬥,這跟中國一樣。但這幾個地方為什麼成功,按照世界銀行的分析,“二戰”以後成功地從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進入高收入國家的,全世界就這幾個,南非、巴西沒有在內,但是日本、韓國、中國台灣進入了,而且情況跟中國大陸極其類似,文化背景也類似。這裡面我覺得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東西,包括他們都沒有貧民窟,實現了完整的城市化,城市化已經80%、90%,沒有貧民窟,我覺得我們過去在這方面的研究非常不足,所以秦輝教授若要有時間,我倒建議他研究研究日、韓,這幾個地方很有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