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渴求 “大治理”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14-01-09 09:20:10  


中國是大治理時代最重要的國家之一
  中評社北京1月9日訊/國際社會當前已進入了大轉型、大治理的時期。繼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之後,發展與治理正成為新的時代主題。不妨說,世界正在進入一個“大治理”時代。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在大治理時代,內部需要統籌運用治權治理國家,外部需要聯通國際開展國家外交治理。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博士張建文章表示,中國是大治理時代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其內部的治理以及對外關係的良性治理事關國際社會的發展與治理。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但當下中國仍然大而不強,在社會經濟的大轉型時期實現大治理,面臨著多重挑戰,突破這些挑戰和障礙,需要綜合的“大治理”思維和戰略。

  201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2012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8.3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0%以上,超過美國經濟總量16萬億美元的一半。但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中國雖已成為經濟大國,卻還遠不是經濟強國。2012年,中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排在世界的90位左右。依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的2013年《人類發展報告》,在國民生活富裕程度指數中,中國僅僅排在第102位。這對於GDP排名世界第二的中國,不但是個諷刺,也是個警醒。而且,中國城鄉間、地區間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社會結構性矛盾突出,資源環境等發展的瓶頸制約突出,經濟增長過於依賴物質資源投入。至於社會福利保障體系,中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大。

  2010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但大而不強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且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在國際產業體系和貿易分工中處於產業鏈的低端。世界500強品牌中,美國有239家,中國只有25家,並且這25家大都是能源、鋼鐵、電力、銀行等企業,並非高新技術企業。另外,更讓人不安的是,中國企業核心技術、高端技術的80%掌握在外資手里。

  文章認為,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仍將是個發展中國家,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以便集中精力推進現代化,解決發展和民生問題。

  2011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呈現減速狀態,世界也因此憂慮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走向。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由兩位數高速增長放緩到2011年以來的中速增長。美國《新聞周刊》有影響的國際版編輯法里德•扎卡里亞在《後美國時代》一書中就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慢到2007年增長水平的大約一半,中國的體制面臨著其有史以來最嚴峻的考驗。考驗的結果對於全世界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若考驗合格,將表明中國獨特的發展道路還能繼續存活,而如果考驗不合格,那麼中國將會淪為又一個其發展模式只能管用一時的新興市場。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