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市場是檢驗改革的標尺

http://www.CRNTT.com   2014-01-15 09:15:09  


現在我們改革的彼岸目標非常清晰,就是市場化。根據《決定》,我們的目標就是更廣更深地推進市場化。
  中評社北京1月15日訊/把握2014年或者未來一個中長期中國經濟的基本狀況,首先要把握中央召開的四次會議。從2013年11月中旬到當年12月,在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中央召開了四次重要會議,分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城鎮化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

  更廣更深地推進市場化

  上海證券報發表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文章表示,從1978年起至今,中國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35年的歷程,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成就,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另一方面,中國經濟也面臨眾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突出,中國經濟如何走到新的增長平台,能夠越過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次十八屆三中全會提供了路徑。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也就是說,如果要使中國經濟再創輝煌,我們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就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要全面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重點是經濟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又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要點和根本點就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所以按照這個邏輯、脈絡推導,《決定》60條一共2萬字的內容,大家要把握的核心就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這點至關重要。

  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重要在哪里?

  現在我們改革的彼岸目標非常清晰,就是市場化。根據《決定》,我們的目標就是更廣更深地推進市場化。

  此外,我們每走一步的坐標也很明確,就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其含義就是,我們要把“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作為一個坐標和尺度,去度量我們的每一步行動,今後凡是符合“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的,我們就發展和完善它;反過來,如果阻礙或束縛“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的,就是我們的改革對象,我們就去改革它。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彼岸目標明確,每走一步又有坐標和尺度,中國改革的路線圖已經非常清晰了。

  中國35年以來改革開放每一個階段所取得的成果,都和我們對市場認識的不斷深化緊密相關。比如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打破舊的體制,提出“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這為改革開放初期解放生產力做出了重要貢獻;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小平同志南巡講話, 提出“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這又是何等的高屋建瓴。再往後,我們提出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這次我們又明確把它上升為決定性作用。顯然,十八屆三中全會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在經歷了35年改革的基礎上走向新的更高的平台,奠定了最重要的理論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