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打通民間資本與實體經濟的通道

http://www.CRNTT.com   2014-01-31 08:56:38  


 
  從中國銀行業的信貸市場份額來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長期以來在融資供給上居於絕對的主導地位,1985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比重為94.2%,1990年占比達到85.8%,2002年為61.2%。截止到2011年10月底,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信貸市場的份額仍高達43%,若加上國家開發銀行、中國交通銀行和郵政儲蓄等三家國有銀行,7家大型國有銀行總的市場份額超過56%。2011年10月底,中國各類商業銀行貸款存量份額的占比情況顯示,7家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占比達到56%,如果考慮到其他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國有銀行業務競爭和發展客戶的趨同性,那麼全國性規模較大商業銀行的貸款存量占比高達82%,而真正有可能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各類中小金融機構所占比重僅為18%,說明中國商業銀行的集中程度依然非常高。

  研究表明,企業的規模與其銀行間接融資份額占比存在著倒U形關係,即小企業一開始從銀行獲得的融資比例較小,隨著企業規模的變大,銀行融資比例將逐漸增加,企業擴張到一定規模後,銀行融資比例開始下降,也就是說中型企業更傾向於銀行間接融資,而兩端的小企業和大企業則傾向於其他融資方式。通過銀行間接融資是中國中小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其份額超過50%,而且隨著企業規模的變大,間接融資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上述間接融資體系會造成如下問題:

  首先,大中型全國性商業銀行一直以來將優質的大型企業作為服務對象和目標,信貸資金的投放集中在國家大型基礎建設項目和國有大型企業的資金需求上,特別是在危機背景下國家寬鬆的貨幣政策的真正受益者主要集中在國有大型企業上,造成國有大型企業盲目擴張、產能過剩的局面,而一些急需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最具創新活力的高新技術企業、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缺乏信貸支持,發展乏力,制約了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結構升級。

  其次,銀行自身控制風險的要求決定了他們業務發展和服務對象的趨同性,所有銀行在信貸客戶的選擇和競爭中,首選的就是跨國公司或大型國有企業。即使有些商業銀行以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本質上講也是因為難以與大銀行競爭而做出的無奈選擇。

  市場呼喚中小銀行

  文章分析,大型銀行從風險控制和規模經濟的角度出發,更傾向於與大企業發展信貸業務,而忽略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這就為中小銀行提供了潛在的服務市場。

  由於中小銀行立足於地方經濟發展,更為熟悉和了解當地中小企業的軟信息,從而有助於與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建立穩定的關係型借貸。現實中,由於中小企業的類型千差萬別,其融資需求又具有時間短和數量小的特點,對中小銀行來說很難形成資金運營上的規模效應。因此,中小銀行充分利用專業化經濟和產業集群發展帶來的優勢,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銀行信貸業務的發展存在兩種盈利模式,一是銀行業通過規模擴張趨於集中,少數大而全的綜合性銀行主導融資市場,以提供標準化的金融產品,利用規模經濟獲得收益;二是銀行業通過專業化發展趨於分散,大量小而專的中小銀行在融資市場以提供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利用專業化經濟來獲利。顯然,發展專業化中小銀行在於其不僅能夠分散銀行業高度集中帶來的系統性金融風險,而且有助於弱化大銀行的信貸歧視,緩解中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