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大陸人的“恩主心態”從何而來

http://www.CRNTT.com   2014-02-19 11:40:48  


不少大陸人覺得香港的繁榮就是沾了政策的光
 
  不僅如此,在大陸的一些城市中,甚至本地人與外地人之間也會有類似的“恩主心態”

  更為誇張的是,這種“恩主心態”並非僅僅針對港澳台地區亦或是歐美這些國家。即便在大陸人群體內部,不同地域之間,甚至相同地域的人之間,這種“恩主心態”也廣泛的存在。

  比較常見的是北京上海這樣大城市的本地人對外地人的“恩主心態”,這種“恩主心態”往往與排外並存。一方面,大城市的某些本地人對外地人的態度就是認為其搶占了自己應有的資源,賺走了自己手裡的錢。而另一方面,他們還會因此而產生一種優越感,認為是自己“賞了他們口飯吃”,自己是外地人的“恩人”。

錯把互惠的交易當做“買方的恩賜”造就了“恩主心態”

  面對大陸經濟的快速增長,作為買方的大陸人,在心理上變得強勢有人之常情

  大陸經濟的高速增長,讓不少大陸人的錢包變的殷實,底氣也變得更足了。特別是在買賣雙方的博弈中,持有資金的買家相對主動,這種主動的選擇權和支配感很容易使得買家的心理上變得比較強勢,這也算人之常情。

  人之常情之外,把互惠的交易當做買方給賣方的恩賜造就了“恩主心態”

  不過對於不少大陸人來說,卻把這種心理上的優勢當作了“恩主心態”,把自己給賣家的資金和利益當作了“恩賜”。而說到底,這種錯誤的心理就是因為有些人搞不清做生意和恩情的區別,把買賣雙方比較平等的“互惠互利”,變成了由買方“支配”的居高臨下。

  而以雙方平等的角度去看待各個經濟體之間的經貿往來,這種“恩主心態”或者認為“香港、台灣等是靠內地的恩賜才能繁榮”的觀點也就變得十分可笑了。因為說到底,內地雖然確實為香港提供了不少政策上的優惠,但更多的時候所謂的恩賜其實都是實實在在的生意,一方購置所需,一方賺得盆滿鉢滿,以此認為中國大陸對生意夥伴“恩情浩蕩”並不合適。

  以香港為例,事實上,香港從內地獲得的從吃穿用到水電能源,並沒有少花一分錢,有時甚至更貴。以香港的供水而言,有六至七成取自東江水,年最高供水量可達11億噸,現時年供水約7億多噸。2011年之前的合同中,每年向港供水為8億噸,實際使用則不足8億噸(上一年度用水7.17億噸,支付近32億港幣),節省的部分依然要付款,有香港媒體形容這是把兩億港幣倒入海裡。而根據信報的數據,為香港的供水業務廣東可以賺取高達5成的利潤。再說供電。從1979年開始,香港中華電力公司即已經與廣東電力並網,售電給廣東。如今,香港本地的兩間電力公司:中華電力與港燈公司,在離島設立的發電廠,足以供應港九新界地區。只有一部分工業用電,是購買自深圳大亞灣核電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