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鍛造國際資本全面參與自貿區建設的新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4-04-12 08:10:17  


只有國際頂尖金融資本、一流市場中介、貿易機構和高端經濟與金融專才扎堆上海自貿區,上海自貿區承載的打造全球金融分工“紐倫滬”新格局才有望實現。
  中評社北京4月12日訊/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調研時要求進一步簡政放權,探索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金融管理模式,推動金融市場准入的對內對外平等開放,繼續推進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央行行長這番話,某種意義上是提醒上海和有關參與主體,自貿區建設的階段性成果並不如預想中那樣顯著,後續改革與建設任務依然相當吃重。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上海自貿區建設是國家戰略,既需要央行、發改委、商務部等關鍵部委的全力支持,也需要上海的勤勉盡責與開拓創新,更離不開國內外金融機構、市場中介,以及其他有關市場主體的積極參與,而非簡單意義上的趕集。半年多來來,上海自貿試驗區的相關制度建設與市場發育取得了積極進展:國務院批准開放的23個服務行業,已開放了19個,預計剩下的4個行業將在今年年底開放。從具有指標意義的要素集聚來看,從去年9月底到今年2月底,1383家金融類機構進駐,其中包括43家持有牌照的金融機構,一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還有102家股權投資公司、融資租賃公司。此外,還有147家金融信息服務機構以及1000餘家投資管理或資產管理公司。至於備受關注的負面清單,進駐自貿區的600餘家外資企業,真正需要審批的只有6%。

  應該說,從建設進程與企業參與數量來看,上海自貿區確實取得了顯著進展。但自貿區建設顯然不同於一般的開發區建設甚至特區建設,而是中國在由貿易與製造大國向資本與產業強國轉變過程中的一個深度嵌入全球金融與貿易分工價值鏈的橋頭堡。要實現這個具有戰略意義的發展目標,當然需要國家智慧以及全球金融力量工具的有效支持與全面參與。

  文章分析,上海今天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全國最齊全的交易所、銀行間市場和要素市場,人民幣國際化迫切需要上海作為回流的目的地和集散地。隨著“金十條”和上海配套“42條”在自貿區的先行先試,去年底發布的金融支持自貿試驗區建設的“30條”意見,以及央行今年陸續出台的一批實施細則,上海自貿區有可能在不太長的時間內率先建成一個龐大的金融資產緩衝區和蓄水池,完善人民幣的全球循環路徑,逐步實現金融資源的全球優化配置,為人民幣國際化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在國內外部分增量金融資源正在或可能流向上海的情況下,上海完全可以對標倫敦、紐約,借鑒中國香港特區經驗,淡化行政幹預,著力加強營商環境建設,以加快金融市場的開放。這是上海作為國內超級城市的優勢與核心價值所在。

  從區域分工格局來看,上海之於中國的重要性猶如倫敦之於英國的重要性。在經濟規模上已降格為二流大國的英國,之所以在全球頂尖層面的分工中依然占據高端地位,與倫敦的戰略競爭力與絕對金融實力密不可分。英國人懂得,在主要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越來越集中到爭奪產業主導權與金融資本控制力的今天,如果沒有獨立的貨幣符號,不能掌握或參與制定初級產品與高端產品的定價權,即便經濟規模做得再大,也難以擺脫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弱勢地位。因此,英國一直把提升金融競爭力作為固本之道。如今,面積不到2.6平方公裡的倫敦金融城不僅是全球金融機構最為密集的超敏感地帶,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市場和保險市場以及歐洲最主要的證券市場、黃金和期貨市場。不少初級產品的國際價格仍由倫敦商品交易所(LME)牢牢掌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