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美國紐約少女巷看金融業的歷史變遷

http://www.CRNTT.com   2014-04-27 09:19:35  


紐約街頭
  中評社北京4月27日訊/1906年,詩集《在陽光下,在樹蔭下》的作者、一度擔任過美國老牌政論雜誌《哈珀思》編輯的美國文藝女青年路易斯·摩根·思爾,寫下一首充滿懷舊氣息的小詩,描寫了17世紀曼哈頓島上通向東河出口的一條小溪邊的田園風光:“沿著少女巷順河而下,那裡菖蒲生長,早晨香甜的空氣中,小溪閃耀,潺潺流過綠色的河岸,走來了到河邊洗衣服的荷蘭少女們。她們輕快跳躍,歡笑浣紗……”在這條被文藝女青年充滿傷感所描述的少女巷(maiden lane),如今聳立著莊嚴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辦公大樓的老樓和新樓。老樓有兩個出入口,一個在LIBERTY街上,正對新近被收購的CHASE大樓,也是紐約聯儲的官方通訊地址——33 liberty street;另一個在少女巷,和老樓隔巷而望的一座老樓,正是2008年金融危機中為加強金融監管所強化的部門——銀行監管部門的新辦公樓,位於少女巷33號。在應對危機中,用於流動性支持的資產購買項目先後以“少女巷I、II和III”命名。2013年年末,經過德勤審計的紐約聯儲的資產負債中,三個項目所購買的資產餘額為18.17億美元。

  2014年1月在紐約聯儲網站“LIBERTY STREET經濟學”博客上,有人貼出了一篇短文《歷史的回響:少女巷,如今商業波浪泛起之地》,描述了“少女巷”名稱的由來和歷史的變遷,從很文藝的角度對公眾進行了不動聲色的宣傳和溝通——這是日益被全球中央銀行所重視的溝通技巧中,在深奧專業理論和複雜金融實踐之外,有著濃厚文藝色彩的另一種溝通技巧。

  400多年前,在荷蘭人占據時期,這裡是荷蘭來的小姑娘們的浣紗之地,因而得名“少女巷”。有趣的是,附近還曾有條名為“花花公子”的小巷,當荷蘭小姑娘們出來洗衣時,年輕小夥子們在那裡流連打趣,不過現在已經找不到它的蹤影了。1664年,當英國人占據曼哈頓島時,少女巷的名字被保留下來,只是將荷蘭語的拼寫改為了英語拼寫。隨著19世紀開始的城市建設,在休斯頓街往北,以網格設計的街道大多被冠以數字來命名,橫平為街,竪直為道,冷靜準確的數字取代了以故事、河流、家族、皇室、顯赫歷史人物為街道命名的傳統。詩歌中所描述的“閃耀著晨光、潺潺流過綠色河岸的小溪”,被城市建設者覆蓋起來,今天仍在寸土寸金、莊嚴而陰鬱的曼哈頓高樓下,暗流湧動。

  400多年來,在不斷改變的城市進程中,少女巷自身的功能定位也在不斷變化中。少女巷見證了紐約曼哈頓島的風雲變遷,見證了從田園牧歌到商業暗流的湧動,見證了從閃耀的鑽石貿易到紐約聯儲地下黃燦燦的金庫,也見證了美國政治格局中首都的歷史變遷。地利和歷史的結合,使得少女巷不僅成為很多影視和文學作品中的故事場地,而且成為藝術、文化、歷史事件的實際場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