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國家權力與資本主義:非西方經驗

http://www.CRNTT.com   2014-08-26 09:34:51  


 
  當然,這並不是說,東亞社會的民主和資本沒有矛盾。在今天的全球化背景下,東亞的大眾民主和資本之間的矛盾變得越來越顯然。民主意味著地方利益,資本則必須在全球範圍內活動。全球化使得資本和民主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當然,這是一個全球現象,並不僅僅發生在東亞。

  民主和資本之間的矛盾也表明,東亞經濟體內部,即資本和社會力量還是維持在一個比較均衡的狀態。首先表現在傳統領域,主要是農業領域。在日本,農民的利益一直受到執政黨的有效保護,免於西方資本的進入和過度衝擊。政治人物需要農民的選票,而農民需要政府來保護其經濟利益,這種政治人物和農民之間的聯盟,到今天仍然在發揮著很大的作用。除了香港和新加坡兩個城市經濟體,韓國和台灣的農業情況也差不多如此。政府和資本要開放農業市場,必然會遇到強大的社會阻力。其次,也表現在資本和現代社會力量之間的關係。如同西方社會一樣,現代社會力量主要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產物,主要包括產業工人、中產階級、學生、非政府組織等等。這些社會力量在平衡資本力量方面,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東亞一些地方的政治激進化,就表現為現代社會力量對資本的抵制,這些社會運動的主題往往是反資本主義的。

  在發展中國家,還需要加以簡單討論的就是“斷裂模式”,即共產主義模式,蘇聯和東歐國家。在共產主義期間,這些國家實行計劃經濟,沒有市場可言。共產主義解體之後,開始轉型到市場經濟模式。照理說,共產主義統治之下,這些國家消滅了所有傳統力量,統一的國內市場的形成已經沒有強有力的阻力。同時,共產主義解體也表明這些國家不再和西方對抗,並且西方也接納了它們。因此,從理論上說,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那裡的發展,應當不成為問題。但現實的情況並不是這樣。除了少數幾個本來就屬於西方文化,並且和西方關聯緊密的社會,很多後共產主義社會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並不如人們所預期的。

  在這些社會,國家的經濟往往演變成為寡頭經濟,寡頭分割和控制了整個國民經濟。寡頭經濟很難導向統一的國內市場,國內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也是畸形的。在國際市場方面,一些國家出現了可以稱之為“類殖民地經濟”的狀況,即西方資本控制了國民經濟。儘管中國和這些國家在共產黨統治時期的情況有很多類似之處,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資本主義發展,遠較這些後共產主義國家順利,更具有動力。這裡主要的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在民主化之後缺少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不僅不能把原來共產主義政權所創造的條件,轉化成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優勢,反而使得這些條件衰退成為劣勢。中國的一黨執政的政治制度,則避免了這種局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