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王貞威:“台灣主體意識”的權力化過程

http://www.CRNTT.com   2014-10-12 10:42:19  


 
二、“台灣主體意識”的內涵厘析
 
  “台灣主體意識”在島內已成為主流政治話語,圍繞著這個概念形成了“主體性認同”的概念譜系,對島內的政治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政治人物無論藍綠,均將堅持“台灣主體意識”作為自己的基本政治立場。然而,對於“台灣主體意識”的概念內涵,諸多解讀卻各執一詞,形成了“一個概念,各自解讀”的局面。學者王建民認為,“台灣主體意識”是在“台灣意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更是執政當局“自上而下”因勢利導強化的結果。它是一種更強調台灣價值、台灣利益、台灣優先與台灣主體性的一種社會意識,具有某種程度的“台灣國家化意識”,在綠營的認知中更具強烈的“台獨意識”。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台灣主體意識”與“台灣意識”具有時間邏輯與概念內涵上的關聯性但又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台灣主體意識”對台灣的政治認同較“台灣意識”更進一步,更傾向於“獨台”或維持台灣現狀的獨立,實質就是“獨台意識”,但因沒有明確的“台灣獨立”概念,而是強調台灣的“主體性”,強調台灣的利益,強調台灣優先,因此在島內已獲得普遍接受。學者章念馳認為,“台灣主體意識”這一概念,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歷史與現實的混合物,它形成的時間並不長,“台獨”分子自稱只是從1990年李登輝上台到陳水扁執政這16、7年間形成的一種新意識。它與“台灣意識”有所不同,與“台獨意識”又有所區別。所以,“台灣主體意識”是在“台灣意識”得到深度內化的基礎上,經由特定政治人物和政治集團扭曲煽動的情形下形成的,是在台灣內外部各種因素相交織的複雜背景下產生的。雖然具有差異性,但前者繼承了後者的核心內容。

  整體上來看,筆者以為“台灣主體意識”所包含的的基本內容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所謂主體,指的是相對於客體及其他主體而言,要具有自我能動性和實踐活動的自我主導權。所以“台灣主體意識”最重要的一點是“台灣前途要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這是國民黨與民進黨共同認可的。即發展前途的自我決定權。
 
  第二、執政當局的一切政治活動活動包括內部決策、對外關系都以“台灣的利益考量”為出發點,即所謂“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尤其在政治活動中,以維持兩岸互不管治的現狀為優先選項。即台灣利益優先選擇權。
 
  第三、自1895甲午戰敗,兩岸經歷了100餘年的分離,期間只有短暫的4年統一時期。100餘年來,兩岸雙方經歷不同的歷史境遇,形成了台灣具有差異化的群體心理、文化形態、現代化發展路徑和政治體系。與大陸具有別樣的歷史遭遇,這是台灣主體與大陸主體不同的基礎。
 
  第四、在同大陸的協商談判中,或未來兩岸關系的政治安排都必須正視和承認“中華民國”的事實存在。盡管藍綠認同有差異,但“中華民國”已成為台灣人的最大政治公約數。這是“台灣主體意識”依托的憲政架構與法理基礎。
 
  第五、主體意識內涵已逐漸容納一些價值因素。比如民主、人權。台灣藍綠兩大政治勢力均認為台灣已發展出較為成熟的民主體制和較為完善的人權保障機制,這是台灣相較於大陸的價值和制度優勢。台灣方面認為“大陸民主化”是兩岸關系未來發展的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